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国内外新闻动态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来源:CATIA2021年12月13日

阅读次数:

 

 

杭商传媒王柔仪   通讯员韩  军/文   楼晋瑜/

排版/沈丽萍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之江有机硅董事长何永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世博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议主场馆、杭州亚运会三馆、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苏州东方之门、浙江博地中心、温州世贸中心……那些散落在中国城市大地的地标建筑里,玻璃幕墙比比皆是。迎着朝霞,它们熠熠生辉;映着落日,它们流光溢彩。

穿梭在林立的建筑里,不免惊叹于人类的巧夺天工。将一块块都足有5、6平方米,接近100公斤重的玻璃构筑成巍峨高楼的外壳,可见人类对于美的创造很大胆,也很自信。而这份自信,来自于一种名为有机硅密封胶的粘合剂。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

 

在开篇罗列的地标性建筑中,它们的有机硅密封胶均来自于同一家企业——杭州市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25年前,之江有机硅踏入有机硅密封胶领域,开启了“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专注、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玻璃幕墙胶专业领域,之江有机硅完成了企业定位的第一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在新的相关细分市场里赢得差异化优势,之江有机硅迈出了发展的第二步。如今,之江有机硅已成为除建筑幕墙、建筑门窗、建筑内装、装配式建筑密封胶领域外众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在工业、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家居等众多细分领域,都能看到之江有机硅的身影。不仅是在国内市场,在东南亚、南美、中东、北美、欧洲等地区,之江有机硅通过海外品牌“FINOTECH”为全球六十几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密封粘接创新解决方案。

与时俱进,专注创新。将一件小而美的事做到极致,是之江有机硅一如既往的追求。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上海世博中心建设

 

入海

 

20世纪90年代,创业大潮风起云涌。萧然山下,勤劳的人们凭借智慧和勇气,打造了一批社队企业,掀起了村村建厂、镇镇开工的浪潮。

之江有机硅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永富,也是浪潮中的一员。1995年,何永富33岁,学习财务出身的他是萧山财务系统的一名公务员。谁也没想到,外表温文尔雅的何永富,内心的创业念头一直蠢蠢欲动。他观察着私营企业的成长经历,总结规律,窥伺时机。

这一年冬天,何永富参加了老同学聚会。向来不爱热闹又不嗜烟酒的何永富只是笑眯眯地坐着,同学们闲聊。不过,就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一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他的兴趣。

那是一位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同学,他无意间提到了一款产品,瞬间吸引了何永富。完同学对产品的描述后,何永富感到,这似乎是一个合适的创业方向。这款产品,正是“硅酮接缝密封胶”。

硅酮胶,俗称玻璃胶,是一种有机硅的化合物。因为独特的化学性质,硅酮胶一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从软膏状态变成坚韧的橡胶类固体。从应用上来说,因为硅酮胶粘结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备耐高低温、电气绝缘、难燃耐腐、无毒无味等诸多优异特性,不仅能用在铝制窗框上固定玻璃、密封接缝,还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硅酮胶是典型的“进口代替型”产业,当时中国还没有相关企业涉足该领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外墙的装饰理念逐渐转变,高楼大厦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拔地而起,中国市场对硅酮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硅酮胶这个行业里,本土生产厂家的供应能力似乎很有限,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而高端的产品都来自于外资品牌,但在价格上,当时外资品牌的硅酮胶报价贵得离谱,进口的密封胶价格甚至达到每吨40万元。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设

 

在供求之间所出现的矛盾,恰恰让何永富看到了进入市场的巨大空间。他认为,硅酮胶产业参与的难度并不高,但纵深方向很深,需要的地方也很多。“我们参与进去,只要好好做,逐渐积累能力,一定会大有前途。”

时机到了,何永富毅然决然做出了辞职的决定。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硅酮胶这一领域。拿出家中东拼西凑的50万元,何永富创立了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尽管50万的投资在当时看来是一笔大数目,可依然不足以购入心仪的设备,只能买二手的旧设备。“与其说是公司,其实是一个小作坊,一共也就三间办公室,不到十名员工。”小作坊位于萧山城区西南角的一个仓库里,用何永富的话说,看起来有些荒凉。

作为“门外汉”,何永富对化学一窍不通,最让他感到困难的,便是公司的技术人才。尽管硅酮胶的生产原理并不复杂,但要将理论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的产品却不容易。在多方打介绍下,何永富找到了一位刚从化工部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位置退休下来的老专家。

人、财、物凑齐后,之江有机硅终于艰难起步了。1996年5月18号,之江有机硅的第一桶密封胶出厂。通过整个团队的钻研和努力,经过数十个日夜的连续奋战,JS-222中性胶通过试制,成功投产。这一年恰好是中国历法里的鼠年,因此,创业团队决定把产品商标注册为“金鼠”。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G20会议主场馆建设

 

正面较量

 

接下来几年,之江有机硅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不断的创新研发,让之江有机硅稳稳地走到了行业前头。

1998年,之江有机硅研发的新产品——JS-8000硅酮结构密封胶出世了。那天冬天,之江有机硅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产品推广会上,之江有机硅闪亮登场。这是一次由全国化工建材协调组、建设部科技发展中心主持召开的产品推广会,之江有机硅在会上展出了自己的两款结构胶产品,向来自全国一百多家建设单位的业主和经销商进行介绍。就在同一天,之江的JS-6000、JS-8000单双组份建筑用硅酮结构胶,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的产品认定,成为了国内三家首批具备硅酮结构胶生产与销售资格的企业之一。

何永富并未就此懈怠。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开始参与到大工程装修的市场竞争中。2000年,之江有机硅接下了建厂后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深圳江西大厦的幕墙用胶。

江西大厦是深圳的十大建筑之一,200米高。中标了这项工程,之江有机硅团队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之江有机硅与美国建筑用胶的第一次直面较量。“在这么大的工程上使用是第一次。你想想,我们当时虽然质量不错,但做的一般是小的玻璃幕墙,几十米高。两三百米高的玻璃幕墙,还是第一次。”

如此高的建筑,对胶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按照惯例,这些大型项目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跨国公司的产品。对何永富来说,这不仅是证明之江有机硅的机会,更是一次证明国产的机会。他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充满信心。

可何永富万万没有想到,整装发车的喜悦还没过去,深圳的施工现场却传来了一个消息:“胶不固化。”

胶不固化,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胶粘不牢,存在老化问题,那么玻璃贴上去之后就是“城市上空的炸弹”。本以为从此可以真正跻身与国外巨头抗衡的行列,可第一个大工程就如此棘手。何永富不相信,他不相信之江有机硅的产品会出现质量问题。他决定亲自去施工现场看看。

到了现场,何永富一看工人的施工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工人施工前期的搅拌没有均匀导致的,与胶本身的质量并无关系。由于检测的及时,何永富发现出问题的仅有几块,对工程进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这才如释重负。

从这以后,何永富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信心十足。2003年,之江有机硅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在萧山城区南部开建(现钱塘区临江高科园区)。也是在这一年,之江有机硅又将目光瞄准了密封胶行业的另一个市场——汽车胶。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杭州亚运会三馆建设

 

汽车胶是胶粘剂的另一细分领域,对于擅长建筑胶的之江有机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不同的是,多年来的胶粘剂行业经验,赋予了何永富进军新细分领域的信心。在这项产品的开发上,之江有机硅与中科大进行了合作,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2003年,之江有机硅生产出了第一桶汽车胶。可销往何处,成了彼时团队最头疼的问题。之江有机硅决定从本土车企入手,选择的第一家客户正是同为浙江民营企业代表的吉利。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及与吉利相似的创业经历,之江有机硅最终赢得了吉利的订单。随后几年,之江有机硅又先后进入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中车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北京现代、北汽、上汽、一汽等一系列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为轨道交通客户提供隔音降噪、汽车轻量化等密封粘接创新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很快,得益于产品的质量稳定,之江有机硅的汽车胶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市场,这又是一次充满自信的正面较量。到2021年,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已经从建筑幕墙、建筑门窗、建筑内装、装配式建筑、汽车领域拓展到工业电子领域,可为光伏、电子(家电、照明、半导体、显示屏)、工业组装(车灯、动力电池、木工、电梯道桥)、5G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提供创新密封粘接解决方案,并与天合、晶科、正泰、阳光照明、京东方、欧司朗、海尔、华域视觉等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海外部的成立,之江有机硅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阔。之江有机硅的目标,是希望卖出去的不仅是产品,更能创立出真正驰名于行业内的品牌。于是,一个全新的商标品牌“FINOTECH”成立了。围绕这一品牌,之江有机硅重新设计了配套的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产品手册等,并邀请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团队为公司做了“全球化拓展战略”的咨询。从区域布局、资源分配、客户定位、产品线选择,之江有机硅将海外每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目标客户都做了分析,使各类产品所缺少的海外认证和规范都完备了起来。

截至目前,之江有机硅的海外市场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0几个国家,拥有海外经销商20余家,并且在瑞士设立了分公司,拥有海外本土员工和外派员工相结合的国际化团队,销售额突破十亿元,成为国内有机硅密封胶行业内拥有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领先者。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苏州东方之门建设

 

之江梦

 

今年6月,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分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幕墙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于贵州贵阳召开。在此次2020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建筑幕墙类)获奖工程选用材料品牌统计中,之江有机硅荣获结构密封胶、耐候密封胶、防火胶三大胶类选用次数及选用率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将三项大奖收入囊中,意味着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之江有机硅在2020年还连续卫冕了“中国建筑胶十大首选品牌”和“中国房地产500强开发企业密封胶首选供应商”荣誉,入选2021年杭州市制造业(数字经济)百强企业。荣誉与认可,来自于之江有机硅对于“隐形冠军”的执着追求。

隐形冠军,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接触到“隐形冠军”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彼时,何永富心中一直有一个困惑:之江有机硅已经走过近十个春秋,在国内建筑密封胶行业中名列前茅。但是作为管理者,未来企业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浙江博地中心建设

 

帮助他解开疑惑的,是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西蒙教授的《来自德国“隐形冠军”的启示》一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隐形冠军”只关注客户关注的东西,在竞争中,“隐形冠军”并非样样都要比对手强,它们往往集中资源,确保公司在顾客最在意的领域做得比对手强。

这一理念让何永富瞬时茅塞顿开。通过和管理团队的讨论,之江有机硅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提出向“隐形冠军”迈进。也就是说,整个公司应该基于胶粘剂专业,在胶粘剂这个大领域里进行产业布局。对于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突破,也是一个纲领的提出。

“把‘隐形冠军’作为战略的企业一般社会知名度比较低,因为所处的行业都比较隐蔽,不为大众所知。”之江有机硅从创业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密封胶领域,但“专注”并不意味着“守旧”。

何永富表示,今后也会坚持用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口碑。“来过之江的人看到研发大楼和生产设备都会眼前一亮,因为我们会持续引进国际上最先进、最智能的设备。为什么投入巨资去引进这些设备?我的答案是我们坚持长期主义,要做‘百年企业’。所以我们舍得投资,为客户负责,用最优秀的工艺和设备制造让客户放心的密封胶产品。正因为我们一切的发展都是围绕密封胶产品的品质,所以之江不会纠结于是否拥有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我们专注于有机化学方面,对密封胶的配方有足够的自信。然而对于机械加工等方面,我们还是要虚心承认国外在生产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选择国外最先进智能的生产设备。”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温州世贸中心建设

 

2018年开始,之江有机硅花费数千万元引进了SAP、MES等数字化管理软件,通过信息共享和运营数字化,建设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未来标杆工厂,打造在行业生产制造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在湘湖边,之江有机硅的总部大厦也已经结顶,这里将打造总部智慧大脑,集成智慧管理、数字运营、数字服务、数字营销功能,为全球营销渠道和服务赋能。

同时,之江有机硅保持开放、多方共赢、创新的思维,和上下游、国际同行保持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拥有更宽的国际化视野和更广的创新理念。比如之江有机硅与赫尔曼·西蒙教授达成了长期的合作,他曾多次造访之江有机硅,与何永富展开了深入交流。对于之江有机硅,赫尔曼·西蒙教授如是评价:“它的优势在于其核心专业知识和价值驱动因子,并坚信专注和创新比盲目的多元化更有效。由于其专注,之江在密封胶的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之江有机硅,值得一提的还有人才和创新。2010年,之江有机硅就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已有多名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进站,出站后全部留在了之江有机硅,从事密封粘接剂的创新研发工作。2021年,公司又引进了3名博士生,目前全职博士已经超过10人。近两年来,之江有机硅分别获得了“浙江省化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荣誉,今年又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作为企业领导者,就是要为企业营造创新的环境和土壤,未来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何永富说道。

为了全球引才,之江有机硅近五年和普华永道合作先后进行了治理架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项目的合作,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和土壤。“人才的引进、留住、发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通过长短期和不同的激励组合来吸引人才和发挥他们的才智,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生产基地

 

2020年,之江有机硅和普华永道合作了股权激励项目;2021年,之江有机硅又和普华永道合作准备开展《之江基本法》的撰写,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梳理企业价值观,提高凝聚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得而不喜,处变不惊。真正的专注,往往不为市场偏好所动,需要时间来彰显。只有专注的力量,才能造就不凡。正如之江有机硅的官网上描述的一样:之江人倾一生,做一事,恪守着自己的“之江梦”——以全球化的视野,通过持续的专注和永不止步的创新,为客户提供系统的服务,回馈社会,实现员工价值,践行百年企业的梦想。(部分图片由被采访单位提供)

 

杭商传媒王柔仪   通讯员韩  军/文   楼晋瑜/

排版/沈丽萍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之江有机硅董事长何永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世博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议主场馆、杭州亚运会三馆、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苏州东方之门、浙江博地中心、温州世贸中心……那些散落在中国城市大地的地标建筑里,玻璃幕墙比比皆是。迎着朝霞,它们熠熠生辉;映着落日,它们流光溢彩。

穿梭在林立的建筑里,不免惊叹于人类的巧夺天工。将一块块都足有5、6平方米,接近100公斤重的玻璃构筑成巍峨高楼的外壳,可见人类对于美的创造很大胆,也很自信。而这份自信,来自于一种名为有机硅密封胶的粘合剂。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

 

在开篇罗列的地标性建筑中,它们的有机硅密封胶均来自于同一家企业——杭州市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25年前,之江有机硅踏入有机硅密封胶领域,开启了“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专注、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玻璃幕墙胶专业领域,之江有机硅完成了企业定位的第一步;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在新的相关细分市场里赢得差异化优势,之江有机硅迈出了发展的第二步。如今,之江有机硅已成为除建筑幕墙、建筑门窗、建筑内装、装配式建筑密封胶领域外众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在工业、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电池、家居等众多细分领域,都能看到之江有机硅的身影。不仅是在国内市场,在东南亚、南美、中东、北美、欧洲等地区,之江有机硅通过海外品牌“FINOTECH”为全球六十几个国家的客户提供密封粘接创新解决方案。

与时俱进,专注创新。将一件小而美的事做到极致,是之江有机硅一如既往的追求。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上海世博中心建设

 

入海

 

20世纪90年代,创业大潮风起云涌。萧然山下,勤劳的人们凭借智慧和勇气,打造了一批社队企业,掀起了村村建厂、镇镇开工的浪潮。

之江有机硅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永富,也是浪潮中的一员。1995年,何永富33岁,学习财务出身的他是萧山财务系统的一名公务员。谁也没想到,外表温文尔雅的何永富,内心的创业念头一直蠢蠢欲动。他观察着私营企业的成长经历,总结规律,窥伺时机。

这一年冬天,何永富参加了老同学聚会。向来不爱热闹又不嗜烟酒的何永富只是笑眯眯地坐着,同学们闲聊。不过,就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一位同学的话引起了他的兴趣。

那是一位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同学,他无意间提到了一款产品,瞬间吸引了何永富。完同学对产品的描述后,何永富感到,这似乎是一个合适的创业方向。这款产品,正是“硅酮接缝密封胶”。

硅酮胶,俗称玻璃胶,是一种有机硅的化合物。因为独特的化学性质,硅酮胶一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从软膏状态变成坚韧的橡胶类固体。从应用上来说,因为硅酮胶粘结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备耐高低温、电气绝缘、难燃耐腐、无毒无味等诸多优异特性,不仅能用在铝制窗框上固定玻璃、密封接缝,还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

20世纪90年代初期,硅酮胶是典型的“进口代替型”产业,当时中国还没有相关企业涉足该领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建筑外墙的装饰理念逐渐转变,高楼大厦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拔地而起,中国市场对硅酮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在硅酮胶这个行业里,本土生产厂家的供应能力似乎很有限,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格局。而高端的产品都来自于外资品牌,但在价格上,当时外资品牌的硅酮胶报价贵得离谱,进口的密封胶价格甚至达到每吨40万元。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设

 

在供求之间所出现的矛盾,恰恰让何永富看到了进入市场的巨大空间。他认为,硅酮胶产业参与的难度并不高,但纵深方向很深,需要的地方也很多。“我们参与进去,只要好好做,逐渐积累能力,一定会大有前途。”

时机到了,何永富毅然决然做出了辞职的决定。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硅酮胶这一领域。拿出家中东拼西凑的50万元,何永富创立了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尽管50万的投资在当时看来是一笔大数目,可依然不足以购入心仪的设备,只能买二手的旧设备。“与其说是公司,其实是一个小作坊,一共也就三间办公室,不到十名员工。”小作坊位于萧山城区西南角的一个仓库里,用何永富的话说,看起来有些荒凉。

作为“门外汉”,何永富对化学一窍不通,最让他感到困难的,便是公司的技术人才。尽管硅酮胶的生产原理并不复杂,但要将理论转化为具有生产能力的产品却不容易。在多方打介绍下,何永富找到了一位刚从化工部成都有机硅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位置退休下来的老专家。

人、财、物凑齐后,之江有机硅终于艰难起步了。1996年5月18号,之江有机硅的第一桶密封胶出厂。通过整个团队的钻研和努力,经过数十个日夜的连续奋战,JS-222中性胶通过试制,成功投产。这一年恰好是中国历法里的鼠年,因此,创业团队决定把产品商标注册为“金鼠”。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G20会议主场馆建设

 

正面较量

 

接下来几年,之江有机硅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不断的创新研发,让之江有机硅稳稳地走到了行业前头。

1998年,之江有机硅研发的新产品——JS-8000硅酮结构密封胶出世了。那天冬天,之江有机硅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产品推广会上,之江有机硅闪亮登场。这是一次由全国化工建材协调组、建设部科技发展中心主持召开的产品推广会,之江有机硅在会上展出了自己的两款结构胶产品,向来自全国一百多家建设单位的业主和经销商进行介绍。就在同一天,之江的JS-6000、JS-8000单双组份建筑用硅酮结构胶,通过了国家经贸委的产品认定,成为了国内三家首批具备硅酮结构胶生产与销售资格的企业之一。

何永富并未就此懈怠。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开始参与到大工程装修的市场竞争中。2000年,之江有机硅接下了建厂后的第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深圳江西大厦的幕墙用胶。

江西大厦是深圳的十大建筑之一,200米高。中标了这项工程,之江有机硅团队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之江有机硅与美国建筑用胶的第一次直面较量。“在这么大的工程上使用是第一次。你想想,我们当时虽然质量不错,但做的一般是小的玻璃幕墙,几十米高。两三百米高的玻璃幕墙,还是第一次。”

如此高的建筑,对胶质量的要求也就更高。按照惯例,这些大型项目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外跨国公司的产品。对何永富来说,这不仅是证明之江有机硅的机会,更是一次证明国产的机会。他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充满信心。

可何永富万万没有想到,整装发车的喜悦还没过去,深圳的施工现场却传来了一个消息:“胶不固化。”

胶不固化,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胶粘不牢,存在老化问题,那么玻璃贴上去之后就是“城市上空的炸弹”。本以为从此可以真正跻身与国外巨头抗衡的行列,可第一个大工程就如此棘手。何永富不相信,他不相信之江有机硅的产品会出现质量问题。他决定亲自去施工现场看看。

到了现场,何永富一看工人的施工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工人施工前期的搅拌没有均匀导致的,与胶本身的质量并无关系。由于检测的及时,何永富发现出问题的仅有几块,对工程进度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这才如释重负。

从这以后,何永富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信心十足。2003年,之江有机硅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在萧山城区南部开建(现钱塘区临江高科园区)。也是在这一年,之江有机硅又将目光瞄准了密封胶行业的另一个市场——汽车胶。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杭州亚运会三馆建设

 

汽车胶是胶粘剂的另一细分领域,对于擅长建筑胶的之江有机硅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不同的是,多年来的胶粘剂行业经验,赋予了何永富进军新细分领域的信心。在这项产品的开发上,之江有机硅与中科大进行了合作,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

2003年,之江有机硅生产出了第一桶汽车胶。可销往何处,成了彼时团队最头疼的问题。之江有机硅决定从本土车企入手,选择的第一家客户正是同为浙江民营企业代表的吉利。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及与吉利相似的创业经历,之江有机硅最终赢得了吉利的订单。随后几年,之江有机硅又先后进入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与中车集团、比亚迪、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北京现代、北汽、上汽、一汽等一系列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为轨道交通客户提供隔音降噪、汽车轻量化等密封粘接创新解决方案,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很快,得益于产品的质量稳定,之江有机硅的汽车胶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市场,这又是一次充满自信的正面较量。到2021年,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已经从建筑幕墙、建筑门窗、建筑内装、装配式建筑、汽车领域拓展到工业电子领域,可为光伏、电子(家电、照明、半导体、显示屏)、工业组装(车灯、动力电池、木工、电梯道桥)、5G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提供创新密封粘接解决方案,并与天合、晶科、正泰、阳光照明、京东方、欧司朗、海尔、华域视觉等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海外部的成立,之江有机硅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阔。之江有机硅的目标,是希望卖出去的不仅是产品,更能创立出真正驰名于行业内的品牌。于是,一个全新的商标品牌“FINOTECH”成立了。围绕这一品牌,之江有机硅重新设计了配套的产品包装、使用说明、产品手册等,并邀请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教授团队为公司做了“全球化拓展战略”的咨询。从区域布局、资源分配、客户定位、产品线选择,之江有机硅将海外每个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和目标客户都做了分析,使各类产品所缺少的海外认证和规范都完备了起来。

截至目前,之江有机硅的海外市场足迹已经遍布全球60几个国家,拥有海外经销商20余家,并且在瑞士设立了分公司,拥有海外本土员工和外派员工相结合的国际化团队,销售额突破十亿元,成为国内有机硅密封胶行业内拥有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领先者。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苏州东方之门建设

 

之江梦

 

今年6月,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分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幕墙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于贵州贵阳召开。在此次2020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建筑幕墙类)获奖工程选用材料品牌统计中,之江有机硅荣获结构密封胶、耐候密封胶、防火胶三大胶类选用次数及选用率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将三项大奖收入囊中,意味着之江有机硅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之江有机硅在2020年还连续卫冕了“中国建筑胶十大首选品牌”和“中国房地产500强开发企业密封胶首选供应商”荣誉,入选2021年杭州市制造业(数字经济)百强企业。荣誉与认可,来自于之江有机硅对于“隐形冠军”的执着追求。

隐形冠军,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是指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接触到“隐形冠军”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彼时,何永富心中一直有一个困惑:之江有机硅已经走过近十个春秋,在国内建筑密封胶行业中名列前茅。但是作为管理者,未来企业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浙江博地中心建设

 

帮助他解开疑惑的,是刊登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西蒙教授的《来自德国“隐形冠军”的启示》一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隐形冠军”只关注客户关注的东西,在竞争中,“隐形冠军”并非样样都要比对手强,它们往往集中资源,确保公司在顾客最在意的领域做得比对手强。

这一理念让何永富瞬时茅塞顿开。通过和管理团队的讨论,之江有机硅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定位,提出向“隐形冠军”迈进。也就是说,整个公司应该基于胶粘剂专业,在胶粘剂这个大领域里进行产业布局。对于杭州之江有机硅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思维上的突破,也是一个纲领的提出。

“把‘隐形冠军’作为战略的企业一般社会知名度比较低,因为所处的行业都比较隐蔽,不为大众所知。”之江有机硅从创业开始,就一直专注于密封胶领域,但“专注”并不意味着“守旧”。

何永富表示,今后也会坚持用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保证产品质量口碑。“来过之江的人看到研发大楼和生产设备都会眼前一亮,因为我们会持续引进国际上最先进、最智能的设备。为什么投入巨资去引进这些设备?我的答案是我们坚持长期主义,要做‘百年企业’。所以我们舍得投资,为客户负责,用最优秀的工艺和设备制造让客户放心的密封胶产品。正因为我们一切的发展都是围绕密封胶产品的品质,所以之江不会纠结于是否拥有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我们专注于有机化学方面,对密封胶的配方有足够的自信。然而对于机械加工等方面,我们还是要虚心承认国外在生产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选择国外最先进智能的生产设备。”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企业参与温州世贸中心建设

 

2018年开始,之江有机硅花费数千万元引进了SAP、MES等数字化管理软件,通过信息共享和运营数字化,建设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未来标杆工厂,打造在行业生产制造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在湘湖边,之江有机硅的总部大厦也已经结顶,这里将打造总部智慧大脑,集成智慧管理、数字运营、数字服务、数字营销功能,为全球营销渠道和服务赋能。

同时,之江有机硅保持开放、多方共赢、创新的思维,和上下游、国际同行保持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拥有更宽的国际化视野和更广的创新理念。比如之江有机硅与赫尔曼·西蒙教授达成了长期的合作,他曾多次造访之江有机硅,与何永富展开了深入交流。对于之江有机硅,赫尔曼·西蒙教授如是评价:“它的优势在于其核心专业知识和价值驱动因子,并坚信专注和创新比盲目的多元化更有效。由于其专注,之江在密封胶的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之江有机硅,值得一提的还有人才和创新。2010年,之江有机硅就成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已有多名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进站,出站后全部留在了之江有机硅,从事密封粘接剂的创新研发工作。2021年,公司又引进了3名博士生,目前全职博士已经超过10人。近两年来,之江有机硅分别获得了“浙江省化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荣誉,今年又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9项。“作为企业领导者,就是要为企业营造创新的环境和土壤,未来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何永富说道。

为了全球引才,之江有机硅近五年和普华永道合作先后进行了治理架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项目的合作,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和土壤。“人才的引进、留住、发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通过长短期和不同的激励组合来吸引人才和发挥他们的才智,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之江有机硅: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生产基地

 

2020年,之江有机硅和普华永道合作了股权激励项目;2021年,之江有机硅又和普华永道合作准备开展《之江基本法》的撰写,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梳理企业价值观,提高凝聚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得而不喜,处变不惊。真正的专注,往往不为市场偏好所动,需要时间来彰显。只有专注的力量,才能造就不凡。正如之江有机硅的官网上描述的一样:之江人倾一生,做一事,恪守着自己的“之江梦”——以全球化的视野,通过持续的专注和永不止步的创新,为客户提供系统的服务,回馈社会,实现员工价值,践行百年企业的梦想。(部分图片由被采访单位提供)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