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常识

胶粘剂:“粘”和“黏”傻傻分不清,双音字就能随便用?

来源:互联网2019年05月07日

阅读次数:

  胶粘剂中“粘”改成“黏”为宜
  
  通常所称的胶粘剂,其中粘为双音字(同字异音),即可读(nián),又能念(zhān),模棱两可,何读准妥,难以选择。用作行业术语,极易引发歧义,造成混乱,令人无所适从。
  
  一般来说,作为胶粘剂,无论处于何种物态(液体、膏状或固体),都必须具备黏性才会有粘接功能。“黏”的含意汉语解释为像浆糊或胶水一样的性质(四角号码新词典,1977年修订本,671页);像胶水或糨糊所具有的能使物体粘(zhān)合的性质(新华词典,1998年修订本,360页)。胶粘剂正巧具有上述“黏”的性质,况且胶水一直是胶粘剂的俗称。
  
  因此,理所当然将胶粘剂改为胶黏剂,其结果是不仅避免了双音字的混淆之虞,且能形象反映出胶黏剂的性质,还使术语的称谓更确切、更严谨、更规范、更统一。
  
  2003年一篇短文《“粘”与“黏”不应混用》中提出胶粘剂应为胶黏剂。十多年过去了,胶黏剂已被很多作者、编者、读者认可,知名报刊、国家专利认同,著名出版社认定,致使胶黏剂替代胶粘剂已彰显大势所趋。
  
  化工行业权威、专业媒体中国化工报约从2004年起区分黏粘,启用胶黏剂,2012年9月3日环保。安全栏目刊登了大标题为《橡胶型胶黏剂水性化势在必行》。
  
  《化学与粘合》杂志自2005年第1期始更名为《化学与黏合》,缘由未释,本期有“环保型木材复合胶黏剂的研制”等4篇文章都使用了胶黏剂之称。当年第6期杂志“树脂基复合材料粘接工艺设计”一文,除了改用胶黏剂仍然还用粘接。
  
  胶黏剂又称黏合剂,2014年第11期中国胶粘剂杂志专利介绍栏目刊登了题为“橡胶黏合剂组合物”的专利(US2013000844 (2013-01-03)。
  
  国内驰名的化学工业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都认定使用胶黏剂。2004年1月~2005年3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1套(5本)国外胶黏剂丛书,其中王洪祚等译《聚合物的粘接作用》书中完全使用了胶黏剂。邱建辉等编著《胶黏剂实用技术》,2004年2月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翁熙祥等编著《金属粘接技术》,2006年1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全书都以胶黏剂代替胶粘剂。李广宇等编著《胶黏剂原材料手册》,2004年8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第1版。李广宇等编著《环氧胶黏剂与应用技术》,2007年7月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李子东等编著《胶黏剂助剂》,2009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第2版。
  
  早在1986年,台湾省中央图书出版社于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出版了洪纯仁编著的《氯平橡膠系接著劑》,书中将接著剂又叫做膠黏劑、胶水等,古语称为糊。
  
  关于粘接,虽然“粘”也是双音字:(zhān)和(nián),但沾(zhān)的汉语词典释义为用浆(糨)糊或胶水等使东西连接起来,或者说用胶或糨糊等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显然与现代采用胶黏剂将各种材质、形状、大小、厚薄、软硬相同或不同的制件或材料等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牢固稳定整体的粘接如出一辙,故此粘接应当无可置辩地称作粘(zhān)接。正像“行”这个双音字:(háng)和(xíng),除了非正常人都不会将银行和行业念成银形和形业;或将行人和步行读作“杭人和步杭”。由此显见,在粘接技术领域那就别再称粘(nián)接了。
  
  粘(zhān)的组合术语还有:粘合、粘贴、粘涂、粘堵、粘连、粘接件、触粘性、初粘力、被粘物、粘合体系、粘接强度、初粘强度、终粘强度、粘接理论等。
  
  粘”和“黏”混乱何时休
  
  “粘”“黏”两字的混用问题由来已久,早在十多年前《粘接》杂志就曾发起过对此问题的讨论,以期统一认识、消除乱象,但效果欠佳。随后,国内某出版社公布了他们自己的“粘与黏”的规定用法。这一内部规定不但没有起到在科学的基础上规范用字的作用,反而引起了新的混乱。
  
  例如,该出版社规定“胶粘(zhān)剂”要改为“胶黏(nián)剂”,“粘(zhān)合剂”改为“黏(nián)合剂”,“增粘(zhān)剂”改为“增黏(nián)剂”等。本刊认为这些改法、用法都不合适。理由如下:
  
  其一,不符合国标规定。
  
  GB 2943-82《胶粘剂术语及其定义》中,把“胶粘剂”“粘合剂”“粘接”“粘附”“增粘剂”等都已规定为标准词汇,其中的“粘”(zhān),都不能是黏(nián)。国标通用标准应该比企业的出版社的内部规定更具权威性;
  
  其二,与《新华字典》相悖。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620页言明:粘:(zhān),黏的东西互相连接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例如:几块糖都粘(zhān)在一起了。再看360页,黏:(nián),像胶水或糨糊所具有的能使物体粘(zhān)合的性质。这些解释,尤其是对“黏(nián)”的解释其实已经很清楚地将“粘”“黏”两字区别开了。“黏(nián)”是代表物质的性质,如黏度、黏稠、黏土、黏膜、黏弹性等。而“粘(zhān)”则表示一种动作或行为,以及由这种行为引申出的事物。而胶粘剂的定义是:通过粘附作用,能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物质。也就是用胶把物体“粘(zhān)”起来,而不是“黏(nián)”起来。例如,“把黏膜粘合在伤口处”这句话,如果改成“把黏膜黏(nián)合在伤口上”,你不感到别扭吗?又如,“增粘剂”定义是:能增加胶粘剂粘附性的物质,而“增黏剂”则只能理解为增加其黏稠性的物质。其意思全变了,黏稠性和粘附性完全是两码事,黄油也很黏稠,但它毫无粘附性。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混乱呢?
  
  小编认为其根源还是在权威性的字典中。“粘”字除有《新华字典》620页粘(zhān)的解释外,在360页还有一个词条:
  
  粘(nián)
  
  1.姓;
  
  2.同黏。
  
  也就是说粘是黏的异体字,这就为这两个字的混用找到了理由和借口。
  
  对字典的释义,我们无权改变。最现实的办法,还是提倡广大读者依照国标规定用字。特别是我们胶粘剂业内人士,更应该带头执行胶粘剂的有关国家标准,以规范我们的学术用词。
  
  学术无小事,学者当甚微。“粘”“黏”二字的混用,虽说不上大谬,但也是学术研究中的瑕疵。本刊希望我们的年轻学者,都能从一字一词为始,凭借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推动我们行业的学术规范、技术进步。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