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客户对于如何选用抗菌剂,哪种更匹配自己的产品,还是不太清楚。今天就简要讨论一下抗菌剂的选用问题。
抗菌剂的定义
抗菌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
由于翻译上的误差,中文“抗菌剂”对应的应该是英文中的“Antimicrobial”,直译应为“抗微生物助剂”。
抗菌剂的分类
无机抗菌剂
分类:银系、锌系、铜系、二氧化钛
优点:耐热性好(>500℃),抗菌谱广,有效抗菌期长,毒性低,不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银系离子抗菌剂具有抗菌活性高、安全性好(毒性小、无刺激性、无致癌性、无致畸形等)、耐热性好等优点。
缺点:银系抗菌剂易变色,制造困难,在材料料中使用工艺复杂
1、这类材料中游离出的银离子在阳光照射下或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很容易被还原成单质银而呈灰色或褐色,影响制品颜色;
2、由于无机载体的作用,载银抗菌剂会严重影响制品尤其是薄膜类塑料制品透光度;
3、由于银原料贵重稀少,致使银系抗菌剂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4、抗真菌和霉菌效果较差。
有机抗菌剂
分类:有机硅季铵盐,酚醚类(三氯生),胍类(单胍、双胍),异噻唑啉酮类(OIT、DCOIT、BBIT),吡啶硫酮锌类(ZPT)、有机砷类(OBPA)、酰亚胺类(Fpt)、苯并咪唑类(TBZ)等
优点:杀菌速度快,杀菌能力强,部分低毒
缺点:耐热性差(塑料加工温度下易分解失效,且分解产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易溶剂环境中析出,易产生耐药性
天然抗菌剂
分类:壳聚糖,山梨果等
优点:抗菌效率高,安全无毒
缺点:加工困难,耐热性差,使用寿命短
抗菌剂的应用
抗菌剂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它可作为消毒、防护、防虫等助剂用在食品、日化、防护、涂料、农业等方面。
根据抗菌剂的类型及特点,我们在选用时,需要结合产品的加工温度,工艺流程,政策法规要求等,来综合确定适用的抗菌方案。
首先,要考虑抗菌剂的产品安全性,除了要关注抗菌性能外,对于毒性实验,皮肤敏感性实验,是否食品接触等都是重点参考的因素。比如餐具产品,一般要选用无机银离子或锌离子体系的抗菌剂。
其次,产品是否出口也是一项重要考量因素。有些国家及地区对于使用的抗菌剂,必须要求是经注册认证的,比如美国环保署(EPA), 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欧盟BPR等,需要符合其法规要求。所以对于出口产品就要选用进口的抗菌剂,像瑞士山宁泰,龙沙奥麒,美国妙抗宝等等。
第三,对于产品功效需要抗菌,防霉,还是两者都需要,由于抗菌和防霉是两个体系,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弄清楚要求。比如银系的抗菌剂防霉效果就比较差,不适合用在卫浴产品,容易长霉斑的产品上。
最后,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加工温度,有机类的抗菌剂不耐高温,一般适用于200℃左右的加工,对于超高温的产品就需要考虑无机银系的抗菌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