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常识

炼胶工艺对氯丁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来源:胶水网2021年01月21日

阅读次数:

  生胶经过机械塑炼后分子量降低、黏度下降、可塑性增大,氧的氧化作用对橡胶大分子链断裂的影响是很大的,氧既可以直接与橡胶大分子发生氧化作用,使大分子氧化裂解,又可以作为活性自由基的稳定剂使自由基转变为稳定的分子。
  
  低温机械塑炼时,由于分子链中央部分受力最大,伸展也最大,链段的两端却仍保持着一定的卷曲状,因此当剪切力达到一定值时,大分子链中央部分便首先断裂。分子量愈大,分子链中央部位所受切应力也愈大,愈容易被切断。由于最大分子量级分将最先断裂而消失,低分子量级分变化,,而中等分子量级分由于大分子断裂得以增加。因此塑炼使橡胶分子量分布变窄。
  
  氯丁橡胶塑炼时,辊温不能过高,否则容易黏辊,不易操作,结晶度高的品种,温度可高些,通用型氯丁胶的塑炼温度一般以40~C以下为好。
  
  氯丁橡胶用开炼机塑炼一般先在辊温30~35℃,以5~6mm辊距通过3~4次,使胶料受热压软,再以3~4mm辊距通过3~4次,此后以小辊距(≤0.5~1.Omm)薄通10~15min,最后以5~6mm辊距下片。
  
  塑炼胶加配合剂进行混炼时辊筒的转速越快,混炼时间越短,生产效率越高,但若转速过高,则操作不安全。一般说来,规格较小的炼胶机,辊筒转速较小。
  
  两辊筒问的速比产生剪切作用,促使配合剂在胶料中分散。速比越大,混炼越快,但摩擦生热越多,胶料升温越快,容易引起焦烧。开炼机混炼时的速比都比塑炼时小,合成橡胶料混炼时的速比应比天然胶胶料小,用于混炼的开炼机速比一般在1:(1.1~1.2)。在容量比较合理的情况下,辊距一般为4~8mm。在一定的辊速和速比条件下,辊距越小,辊筒之间的速度梯度越大,对胶料产生的剪切作用越大,混炼效果和混炼速度越大。辊距不能过小,否则会使辊筒上面的堆积胶过多,胶料不能及时进入辊缝,反而会降低混炼效果。为使堆积胶保持适当,在配合剂不断加入、胶料总容积不断递增的情况,辊距应不断放大,以求相适应。
  
  混炼过程中必须不断通入冷水冷却,使辊筒表面温度保持在50~60~C,合成胶辊温要适当低些,一般在40~C以下。在保证混炼均匀的前撂下,可适当缩短混炼时间,时间过短毗炼不均匀,时间过长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容易产生胶料过炼现象,降低胶料物理力学性能。
  
  合理的装胶量根据胶料全部包覆前辊筒以后,并在两辊筒的上面存有一定数量的积胶来确定。填充量较大、密度较大的胶料,装胶量可适当减小,母胶混炼,装胶量可适当增大。为提高混炼效果,一开始就应当把配合剂加足,以相应缩短混炼时间。一般来说,配合量较小而且难以分散的先加,用量多而容易分散的后加,硫化剂和促进剂分开加,硫化剂最后加入。
  
  氯丁橡胶混炼时,产生热量大、升温度速度快、易黏辊、易焦烧、配合剂分散较慢。因此,混炼时间要短,辊温要低(40~50~C),容量宜小(为天然胶容量的70%左右),辊筒速比也不宵大,加料顺序为氧化镁、防老剂丁、氧化锌.氧化镁一定要先以防焦烧。
  
  氯丁橡胶对温度很敏感,70℃下呈弹性态.利用弹性相力,可使填充剂分散良好,胶料不黏辊,下片方便;高于氯丁胶呈松散的粒状相,胶的内聚力减弱,表面出现裂口,重,不便下片。混匀后的氯丁胶应尽快溶于溶剂中制成胶混炼胶片,可能发生硫化或返原以致报废。当表面局部变化,无法溶匀或溶制的胶液拉丝太长时,说明混炼胶片变坏了。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