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期刊专利论文

聚氨酯树脂分析方法与聚醚型聚氨酯的鉴别

来源:CATIA2023年07月07日

阅读次数:

聚氨酯树脂分析方法与聚醚型聚氨酯的鉴别

姚婷
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417

来源:广东化工  2023年 第50卷 第1期

摘要

文主要介绍用于聚氨酯树脂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各种分析方法。其中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y-GC/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进行结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等可以用来研究树脂的性能。本文选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聚醚多元醇与常用异氰酸酯: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酯(4, 4’-MDI)反应分别合成三种聚醚型聚氨酯,通过 FTIR、Py-GC/MS、DSC 和 GPC 鉴别三种树脂差异,结果发现相同分子量的不同 种类的聚醚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分子结构和性能差异较大,可以通过不同分析手段鉴别。

关键词
聚氨酯;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仪;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
引言

聚氨酯的原材料种类繁多,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很大。醚键的内聚能较低,易于旋转,因此其合成的聚氨酯材料耐低温性能好,且具有很好的耐水解性能。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是一种特殊的聚醚二醇,为特种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广泛用于耐水解聚氨酯弹性体。聚醚型聚氨酯在聚氨酯工业中占用重要地位。文中选用三种聚醚多元醇与 4, 4’-MDI 反应合成三类聚醚型聚氨酯,通过 FTIR、Py-GC/MS、DSC 和 GPC 鉴别三种聚氨酯在结构和性能的差异。

1 实验

1.1 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仪(FTIR)

    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转动能级跃迁形成的光谱,不同的官能团有特征吸收峰,以此来鉴别物质的结构。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做定性分析,还可用于定量分析,在聚合物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

    红外光谱可以对聚氨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别。表 1 列出聚氨酯的特征吸收峰及其归属。用红外光谱研究脂肪族 聚氨酯,发现 1740 cm-1 为软段游离的羰基吸收峰,1685 cm-1为硬段氢键化的羰基吸收峰。通过红外光谱发现聚氨酯的不完善氢键化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为 1699~1716 cm-1,氨酯之间的氢键化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为 1684~1720 cm-1。文章还通 过红外光谱用于定量分析。

 

 

1.2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
     Py-GC/MS 是裂解装置、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器。裂解装置将聚合物裂解成小分子,进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将不同分子进行分离后进入质谱仪,质谱仪分析后得到小分子的结构。不同高分子材料能够裂解出特征碎片,从而判断材料种类。聚氨酯材料原材料不同,裂解碎片也各不相同,Py-GC/MS 可以迅速分析聚氨酯的结构。

    用 Py-GC/MS 分析聚醚型、聚酯型和聚醚酯型 三种聚氨酯,发现在 550 ℃的裂解温度下,多数原材料可以裂解出其单体,还会列出多聚体、特征碎片等,该法准确有效、 方便快捷。过 Py-GC/MS 用于聚氨酯组分研究, 文中指出己二酸类聚酯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在受热后生成己二酸,己二酸再进行脱羧、脱水形成稳定的五元环化合物环戊酮;同理,邻苯二甲酸受热生成苯酐;二元醇、异氰酸酯等都以其单体的形式存在,还有一些其它的裂解产物,都可以用来判断聚氨酯的结构。
1.3 核磁共振(NMR)
    NMR 可以有效表征聚氨酯的结构,共振峰面积与产生峰的质子数成正比,不仅可以定性物质的结构,还可以用于定量。常见基团中质子的化学位移见表 2

    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吡啶类封闭剂封闭异氰酸酯的结构。研究发现,2-羟基吡啶与 IPDI 反应后,吡啶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在 6.4~7.6 ppm,文章还阐述了取代羟基吡啶与IPDI 反应后不同质子的化学位移和化合物 13的核磁共振谱图。
 

 

1.4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DSC 是热分析仪器,能够测试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聚氨酯中含有硬段和柔软段结构,其中异氰酸酯和扩链剂等为硬段结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为软段结构。硬段和软段之间热力学不相容,形成了特殊的聚氨酯结构,因 此聚氨酯一般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一般在室温以上,提供刚性;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在室温以下,提供聚氨酯的断裂伸长率、低温性能等。

    有研究通过DSC和FTIR研究了聚氨酯的微相分离速度。等采用 DSC 研究 HMDI 和 MDI 制备聚氨酯的性能,研究发现,HMDI 制备的聚氨酯的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更低,证明脂肪族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程度更大。
1.5 凝胶渗透色谱(GPC)
    GPC 是用来测试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仪器, 可以用来表征聚氨酯的一些性质。

    通过 GPC 研究 TDI 与三羟甲基丙烷(TMP)的反应及影响因素。GPC 也可以用来定性判断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用于共混组分的定性研究。
1.6 其它

    其它分析仪器如液相色谱(HPLC)、X 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ICP)等均可以用于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分析。

    需要详细分析的聚氨酯材料,也可以先通过水解将其分解成小分子,再经过萃取分离等前处理过程将不同组分分离,用FTIRNMR 等方法进一步鉴定成分。

2   结果与讨论

聚醚型聚氨酯的鉴别

    本实验室选用相同分子量不同种类的聚醚多元醇:聚乙二 醇醚多元醇(PEG)、聚丙二醇醚多元醇(PPG) 和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PTMG)(PEG 2000 、PPG 2000 和 PTMG 2000,三者的分子结构式如图 1 所示)与 4, 4’-MDI 进行聚合,得到聚合物, 通过 FTIR、Py-GC/MS、DSC 和 GPC 的分析方法检测三种聚合物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
 

 

2.1 三种聚醚型聚氨酯树脂的制备
    PPG 2000、PEG 2000 和 PTMG 2000 三种聚醚多元醇与4, 4’-MDI 在 80 ℃进行反应。其摩尔比,多元醇:4, 4’-MDI为 21,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 小时。通过二正丁胺法,测试 NCO 含量,以 NCO 值判断反应终点(三个样 品的 NCO 值均<0.03 %,认为反应完全)

    合成的样品 PPG 2000 与 4, 4’-MDI 反应的聚合物(称为PPG 型聚氨酯)为液体,PEG 2000 和 PTMG 2000 与 4, 4’-MDI反应的聚合物(分别称为 PEG 型聚氨酯和 PTMG 型聚氨酯)为白色膏状固体,说明 PEG 型聚氨酯和 PTMG 型聚氨酯具有结晶性,与 PPG 型聚氨酯性能有差异。
2.2 仪器与设备
2.2.1 FTIR

     Is20 型 FTIR(美国 Thermofisher)4 cm-1 分辨率,扫描16 次,波数 4000-650 cm-1,衰减全反射(ATR)附件。
2.2.2 Py-GC/MS
    PY-3030D 型 裂 解 器 日 本 Frontier) , 8890-5977B GC/MS(美国 Aglient)HP-5MS 色谱柱(30m*0.25mm*0.25mm, 美国 Aglient)

    裂解器温度550℃。进样口温度250℃。柱温箱条件为:50 ℃保持 2 min,以10/min 升温速率升温至300℃,保持5min气流量为1.0mL/min,分流比为1001GC-MS 接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 150 ℃。
2.2.3 DSC
    DSC 25(
美国TA),氮气流速为50mL/min,测试条件设置为:温度范围-80~80℃以上,具体条件为:温度稳定在-80之后,在升温速率10/min 下升值 80℃以上,再在降温速率10/min下降温至-80℃,然后在 10/min 条件下升值80℃ 以上。
2.2.4 GPC
    e2695-2414(
美国 Waters),淋洗液为四氢呋喃(THF),柱温箱温度35℃,检测器温度35℃,流速 1.0mL/min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

    结果聚醚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型聚氨酯FTIR结果如图 所 示。其中左边为聚醚多元醇的FTIR图,右边为其制备聚氨酯的FTIR 图。 

    PPGPEG 和 PTMG 在结构上的差异为:PEG 含有两个亚甲基(-CH2-)和一个醚键(-C-O-C-)PPG 含有一个亚甲基(-CH2-)、一个甲基(-CH3)、一个次甲基(-CH-)和一个醚键(-C-O-C-) , PTMG 含 有 四 个 亚 甲 基 (-CH2-) 和一个醚键(-C-O-C-)甲基的外对称伸缩振动峰为2875±5cm-1,反对称伸缩振动峰为2960±5cm-1亚甲基的红外对称伸缩振动峰为2850±5cm-1 左右,反对称伸缩振动峰为2925±5cm-1次甲基的红外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2890cm-1 左右;醚键的伸缩振动峰在1115-1080cm-1聚合物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 氨基甲酸酯的特征峰为1540-1530cm-1

    从图中可以看到,PEG、PPG 和PTMG在2850-2960cm-1之间的差异较大,说明三者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的结构不同;聚合物中均含有氨基甲酸酯键,且无 NCO 特征峰,进一步说明反应完全。
 

 

2.3.2 Py-GC/MS 结果
    Py-GC/MS 结果显示 PEG 型聚氨酯会形成乙二醇不同聚合度的碎片和 4, 4’-MDI 结构,PPG 型聚氨酯会形成1,2-丙二醇不同聚合度的碎片和4, 4’-MDI 结构,PTMG 型聚氨酯会形成丁二醇不同聚合度的碎片和 MDI 结构。PEG 型、PPG 型和PTMG 型的特征碎片质谱图见图 3

    结果说明 Py-GC/MS 能够区分三种聚醚多元醇,并且异氰酸酯在 550 ℃的裂解温度下可以裂解出单体。

 

 

2.3.3 DSC 结果
    DSC 测试三种聚醚多元醇和及其制备的聚氨酯,得到其热力学结果。将结果整理至表 3 中。

    结果显示,PEG 2000、PTMG 2000 及其制备的聚氨酯存在熔融温度。PPG 2000 和其聚合物没有熔融温度,存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表中发现,PEG 2000 和 PTMG 2000 与 4, 4’-MDI 合成聚氨酯后熔融温度均有下降,说明4, 4’-MDI 破坏 了 PEG 2000 和 PTMG 2000 的结晶性,导致熔融温度下降。

    PPG 2000 及其聚合物的 DSC 结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PPG 2000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较低,PPG 型聚氨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升高,其原因为 4, 4’-MDI 中含有苯环结构,增加刚性,降低了分子链段的运动能力,从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

    PPG 的聚合物未出现软段硬段两类玻璃化转变温度,其可能原因是 4, 4’-MDI 的含量较低。
 

 

2.3.4 GPC 结果

    将 PEG 2000、PPG 2000 和PTMG 2000及其聚合物的流出时间整理至表 4。结果发现 PEG 2000 和 PPG 2000 流出时间相近,PTMG 2000 流出较晚,说明PEG 2000 和PPG 2000 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的分子尺寸接近,而 PTMG 的分子尺寸比较大。

 

 

    图 4 为三种聚合物以及的 PEG 和 PPG 聚合物的对比 GPC图,从图中发现 PEG 和 PPG 制备的聚合物出多个峰,流出时间接近,说明 PPG 和 PEG 的聚合物在 THF 溶剂中分子尺寸上较为接近;PTMG 预聚体的 GPC 为单峰,流出时间为 25.636 min说明聚合物分子量比多元醇的分子量大,进一步说明多元醇与MDI 发生了反应,生成分子量更大的产物。

 

 

2.4 讨论

    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中的应用非常广。聚醚多元醇中最常用的是聚丙二醇醚多元醇(PPG),其次是聚四氢呋喃醚多元醇(PTMG)聚乙二醇醚多元醇(PEG)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PEG与水分子的结合能比较低,将其引入聚氨酯形成的材料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吸附水后将水蒸气从浓度高的一测传到浓度低的一侧,可以达到防水透气的目的,因此 PEG 型的聚氨酯常用来做冲锋衣、医用防护制品等

    三种聚醚多元醇的分析结果有差异,通过FTIR和PGCMS可以较好的区分三类原料和合成的聚氨酯;GPC 可以看到三种聚醚型聚氨酯的分子量差异,DSC 可以了解三种原料和聚氨酯的性能差异。其中 PPG 2000 为无规聚合物,合成的聚氨酯也为无规聚合物,只存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常用于做聚氨酯泡沫塑料、胶粘剂等制品。PTMG 2000 为白色固体,具有结发,样品短期内未测定会导致结果值偏低,因此考核样在时间上要求较高,需尽快在当天测定完毕;而液相色谱则可以在20min即可完成样品测定分析,分析时间较短,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可在样品有效期内多次平行测定,大大提升分析测试效率。

4.4 样品用量较少
    萃取分光光度法在样品测定时,样品用量较大,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需取用 10 mL 原液,加水稀释至1000mL后进行测定,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人为因素操作失误,导致样品不可逆的无法弥补的损失;液相色谱法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用量较小,一般取用 0.5~1.0mL,便能够满足分析条件的需求, 剩余原液仍然能够满足萃取分光光度法用量要求,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同时测定,对比测定结果,相互印证,从而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4.5 危害性较小
    三氯甲烷作为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在移取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不当会滴至衣物或者皮肤上,同时由于其有致癌作用, 对人体危害性较大;采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自动化程度较高, 一方面减轻了分析人员的工作强度,也进一步降低了化学试剂对分析人员和环境的危害,液相色谱中虽然也用到有机溶剂乙 腈,但乙腈作为流动相,密封在聚四氟乙烯瓶中使用,挥发性较小,大大降低了危害性。

3 结 论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酚考核样的方法,为挥发酚考核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下,挥发酚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线性系数为0.9999,通过标准样品分析和考核样品反馈的满意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度较高,同时与萃取分光光度法比较,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较短,精密度较好,在挥发酚盲样考核中, 能够满足测定要求。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阅《广东化工》2023年 第50卷  第1期   END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