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期刊专利论文

一种二氧化硅改性聚氨酯WPU复膜胶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来源:互联网2023年07月26日

阅读次数:

曾海霞,赵煜松,王贵文
1. 河北省药品审评中心(河北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91
2. 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227

来源:粘接  2023年 第50卷 第3期

摘要

针对国内包装用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综合成本高,易挥发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提出环保型水性聚氨酯(WPU)复膜胶的制备,并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对其改性。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对复膜胶力学和热稳定性能产生积极作用,6%二氧化硅综合性能表现最佳。此时,WPU复膜胶粘断裂伸长率为472%,拉伸强度为23.5 MPa,度为116.3 cPWPU/BOPET 薄膜剥离强度为0.58 N/cm,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温度为398 ℃,具有一定可见光透过率,有望作为复膜胶在高端商品软包装得到应用。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复膜胶
纳米二氧化硅;剥离强度
引言

传统软包装用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受其原料的影响,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挥发物和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可能对生产工人 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因此,用环保水性聚氨酯复膜胶替代传统溶剂型聚氨酯复膜胶是必然的结果。但国内目前水性聚氨酯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无法达到软包装复膜胶的相关要求,因此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是目前较为重要的一项研究。针对此问题,国内很多专家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以KH-550为主要材料制备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并设计试验证明了经KH-550改性后,提升了水性聚氨酯的机械性能;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改性材料,制备了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中掺入环氧树脂后,黏度和热稳定性皆有所上升。以上学者的研究 为环保水性聚氨酯复膜胶的制备提供了一些数据参考,但还是达不到软包装用复膜胶的相关要求。尝试用纳米二氧化硅对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并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为包装用的复膜胶用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提供一些数据参考。

1 实验

1. 1 材料与设备

    本试验主要材料:聚丙二醇(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AR)、甲基吡咯烷酮(NMP,济南豪坤化工,CP)、丙酮(山东旭晨化工,CP)、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广东翁江化学,CP)、三乙胺(TEA,济南广宇化工,CP)、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DL,济南彬琪化 工,AR)、三羟甲基丙烷(TMP,济南云佰汇生物科技,CP)、二羟甲基丙酸(DMPA,济南万得丰环保,CP)、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江苏润丰合成科技,CP)、纳米二氧化硅(雨木新材料,AR)。本试验主要设备:真空干燥箱(无锡展霖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DZF-6210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IDA-20)、 旋转黏度计(青岛恒泰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ZNN-D)、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济南川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WDW-Y)、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济南童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UV754-PC)、电子剥离试 验机(济南阿尔法电子设备有限公司,BLD-200N)、热 重分析仪(林赛斯科学仪器公司,TGA PT1600)。

1. 2 试验方法

1. 2. 1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WPU乳液的制备
    (1)提前对聚丙二醇进行脱水处理,在干燥氮气保护下,放入四口烧瓶中;(2)将纳米二氧化硅溶于NMP中,并按照表1配方分别将相应纳米二氧化硅放入四口烧瓶中,升温高速搅拌,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 ℃1 h;(3)将摩尔比为2ʔ8HDIIPDI加入混合物中,提升反应物温度至90 ℃,放入4DMPA催化2 h, 降低温度至85 ℃,放入溶于NMPDMPA反应2 h;(4)加入二元醇,加入丙酮调节黏度,反应40 min, 降温至75 ℃放入TMP,继续反应3 h;(5)将反应物置于室温环境,自然降温至35 ℃, 加入TEA1 h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1 h后脱去丙酮。

 

 

1. 2. 2 WPU/BOPET复合膜及WPU薄膜的制备
    在厚度为12 μmBOPET薄膜离型基膜上,用涂覆法均匀涂布WPU乳液,置于室温环境下放置1 d,使其水分挥发成膜,在60 ℃条件下烘干12 h。待样品自然冷却,得到WPU/BOPET复合膜,分离得到WPU薄膜。

1. 3 性能测试

1. 3. 1 红外光谱分析
    在波数4 000~400 cm-1内用红外光谱仪对WPU薄膜扫描20次。

1. 3. 2 WPU乳液黏度测试
    用 ZNN-D 型旋转黏度计 号转子测试各组WPU乳液黏度,测试温度为25 ℃

1. 3. 3 WPU薄膜力学性能测试
    参照国标GB/T 1040.32006 相关要求用WDW-Y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WPU薄膜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1. 3. 4 WPU薄膜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提 前 制 作 厚 度 为 25 μm 的 WPU 薄膜 ,用UV754-PC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WPU薄膜可见光透过率进行测试。

1. 3. 5 WPU/BOPET 复合薄膜的剥离强度测试
    按照4~5 g/m2的涂胶量制作WPU/BOPET 复合薄膜,参照 GB/T 27911995 的要求,用 BLD-200N型电子剥离试验机测定其剥离强度。

1. 3. 6 WPU 薄膜的热失重测试
    用TGA PT1600型热重分析仪测试 WPU 薄膜的热失重,测试参数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讨论

2. 1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WPU膜红外光谱分析

    图1为红外光谱图。

 

 

    由图 可知,1 105 cm-1和 1 244 cm-1处分别有CO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和—COO—的伸缩振动峰,证明已经生成了PU基本结构氨基甲酸酯键。S-4S-1468 cm-1处多出SiOSi键弯曲振动的吸收峰,说明纳米二氧化硅成功融入WPU薄膜中。

2. 2 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WPU乳液性能的影响

 

 

    由图2可知,WPU薄膜黏度随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增加表现出拱形变化。6%纳米二氧化硅黏度达到116.3 cP。这是受纳米二氧化硅羟基影响,羟基异氰酸酯基团结合,增长了WPU分子链。纳米二氧化硅越多,分子链聚集越多。综合考虑,选择纳米二氧化硅最佳含量为6%

2. 3 纳米二氧化硅对WPU薄膜合薄力学性能的影响

    图3WPU薄膜力学性能改变。

 

 

    由图3知,随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WPU薄膜力学性能也为拱形变化,6%纳米二氧化硅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23.5 MPa472%。纳米二氧化硅混匀分布在PU预聚体内部,使其新城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改善了WPU交联度,力学性能增加。

2. 4 可见光下透过率变化

    图4WPU薄膜可见光透过率受纳米二氧化硅的影响。

 

 

    由图4可知,在本研究范围内,纳米二氧化硅含量降低,可见光透过率增加,当纳米二氧化硅超过8%时,对应的可见光透过率为60%左右。这是因为纳米 二氧化硅本质为不透明的无机填料,含量越多,遮光作用越明显。

2. 5 剥离强度辩护

    5WPU/BOPET 复合薄膜剥离强度变化。由图 知,随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增加,WPU/ BOPET 复合薄膜剥离强度变化与WPU薄膜力学性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WPU/BOPET 复合薄膜剥离强度为0.58 N/cm。掺入纳米二氧化硅后,复合薄膜剥离强度总体增加,这是因为纳米二氧化硅羟基与—NCO以共价键形式结合,交联度和粘结能力增加,则复合薄膜剥离强度增加。

 

 

 

2. 6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 WPU 薄膜的 TG DTG曲线

    图 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 WPU 薄膜的 TG DTG曲线。

 

 

    图6aTG曲线对纳米二氧化硅改性WPU薄膜的热失重情况进行描述;图6bDTG曲线为TG曲线一阶求导曲线。由 TG 曲线可知,6%纳米二氧化硅WPU薄膜热稳定性较好,这与 SiOSi 键的高键能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形成的致密三维网络结构有关。由DTG曲线知,WPU薄膜热分解主要分2步进行,改性前WPU薄膜第1步和第2步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分别为 319387 ℃,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WPU薄膜第1步和第2步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32398 ℃。说明经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后,SiOSi的键能发挥作用,降低了分解速率。 

3 结 论

本文以聚丙二醇为主要原料,以纳米二氧化硅为主要改性材料,制备用于复膜胶的WPU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红外光谱曲线证明在WPU薄膜中成功接入纳米二氧化硅;(2)当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6%时,WPU薄膜具有较好的黏度和力学性能,黏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6.3 cP23.5 MPa472%;(3)当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8%,对应的可见光透过率为60%;(4WPU/BOPET复合薄膜剥离强度也受纳米二氧化硅的影响,6%WPU/BOPET 复合薄膜剥离强度为0.58 N/cm;(5)纳米二氧化硅明显降低了WPU薄膜热分解速率,对WPU薄膜热稳定性有增强作用。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阅《粘接2023年 第50卷 第3期   END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