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长兴材料 8 月 18 日公告,其 7 月单月税后纯益达 3.3 亿元,年增 63%,每股纯益 0.28 元,创近一年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因素:
-
营收结构优化:7 月营收 37.56 亿元,年增 10.89%,其中电子材料占比提升至 25.6%,带动整体毛利率从 6 月的 12.3% 回升至 16.8%,营业利益环比激增 74.97%。
-
汇兑损失缓解:第二季因新台币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约 1.2 亿元,7 月随着汇率企稳,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35%,释放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 5.2%,但长兴化危为机,通过马来西亚基地承接北美订单,特用材料业务逆势增长 18%,成为上半年唯一正增长板块。
市场高度关注的台积电订单细节逐步清晰:
-
技术卡位:长兴击败日商 Namics、长濑,成为台积电 CoWoS-L 液態封裝材料(LMC)独家供应商,预计 2026 年量产,初期月产能规划 5000 片,对应台积电 2026 年 CoWoS-L 产能目标(月产 3 万片)的 16.7%。
-
苹果供应链升级:作为苹果 A20 处理器(iPhone 18 Pro)与 M4 芯片(MacBook)的独家封装材料供应商,长兴将同时提供模塑底部填充(MUF)与液態封裝材料(LMC),预计 2026 年相关营收占比将达电子材料业务的 30%。
-
技术延展性:长兴官网披露的「晶圆级液態封裝材料」可兼容扇入型(Fan-in)与扇出型(InFo)封装,未来有望拓展至英伟达 H200 GPU、AMD MI400 等高端芯片,形成技术护城河。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长兴加速推进「三地五中心」战略:
-
马来西亚基地扩产:槟城工厂新增的 2 条干膜光阻产线将于 2025Q4 投产,届时总产能将达每月 120 万平米,重点供应台积电南京厂与苹果印度供应链。
-
大陆基地转型:苏州工厂正从传统树脂转向高端封装材料,2025 年 LMC 产能将提升至每月 800 吨,直接配套台积电上海先进封装厂。
-
台湾研发中心:投入 15 亿元建设「先进封装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台积电、联发科共建技术标准,预计 2025 年取得 20 项专利。
-
AI 服务器需求爆发:随着 800G 交换机量产,长兴的干膜光阻在 IC 载板领域的渗透率已从 2024 年的 18% 提升至 2025Q2 的 25%,预计全年相关营收突破 20 亿元。
-
先进封装市场扩容:Yole 预测,2023-2029 年先进封装市场 CAGR 达 11%,其中 CoWoS-L 相关材料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8 亿美元增至 2029 年的 35 亿美元,长兴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有望占据 15%-20% 份额。
-
国产替代加速:在台积电供应链中,长兴的 LMC 成本较日商低 12%-15%,且良率从初期的 85% 提升至 92%,已通过台积电 P3 验证,预计 2026 年订单金额将达 25 亿元。
-
技术迭代风险:台积电正在开发无凸块封装技术(SoIC-X),若 2027 年量产可能影响现有材料需求,长兴需加快研发投入以保持同步。
-
地缘政治波动: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可能影响马来西亚基地设备进口,目前长兴已通过日本子公司完成关键设备采购,产能风险可控。
-
竞争加剧:欣兴电子、南亚电路等台湾同行正加速布局封装材料,长兴需通过产能扩张与客户绑定巩固优势。
法人普遍上调长兴目标价至 120 元(当前股价 98 元),主要基于:
-
2025 年 EPS 预测从 0.9 元上调至 1.2 元,其中先进封装业务贡献约 0.3 元。
-
2026 年随着台积电订单放量,营收有望突破 250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2%,对应 PE 估值将从当前的 25 倍切换至 30 倍。
-
技术壁垒与客户黏性形成护城河,长期看有望成为全球先进封装材料龙头。
结论:长兴材料凭借先进封装订单的突破,正从传统化工企业向半导体材料供应商转型。其 7 月的亮眼财报验证了战略调整的有效性,未来 2-3 年将是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关键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 2025Q4 马来西亚新厂投产进度及台积电 CoWoS-L 量产爬坡情况,这些节点将决定其估值能否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