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伟,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合材料系主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方向学术带头人。曾任拜耳材料科技创新经理,主要从事弹性体特别是聚氨酯的研究及其各领域的应用。2018年以来在Nature Medicine、Advanced Materials、Account of Chemical Research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IF>10的40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PCT专利1项,部分专利实现转化。8项工作入选历年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编著的《中国新材料技术发展蓝皮书》。获2022年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入选2022年度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第16批上海领军人才)。
【报告摘要】聚氨酯热熔胶是一种绿色环保型胶粘剂,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汽车、制鞋、建筑等诸多领域,现有的商品主要分为热塑性TPU和反应型PUR聚氨酯热熔胶。热塑性TPU可重复加工,但粘度大,渗透性不佳,粘接强度和耐溶剂性较差;反应型PUR热熔胶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和耐溶剂性,但固化速度缓慢,且形成交联结构后很难再拆卸,难以回收利用。本团队基于动态共价键研制新型动态聚氨酯热熔胶,其综合了TPU和PUR热熔胶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具备高的初始粘接力、优良的最终粘接性能、便捷的存储使用特性(无自由异氰酸酯),并赋予其可逆拆卸、自修复等新特点。本工作针对广泛应用的TPU和PUR热熔胶现有产品的痛点,从树脂基的结构设计出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有望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型聚氨酯胶粘剂产品。
吴健伟,博士,研究员,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结构胶与复材树脂研究中心副主任。“化学与粘合”杂志编委,省化学会理事。一直从事结构胶粘剂和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结构胶粘剂和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的分子设计、制备及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主持完成20余项树脂和胶粘剂方面的国家攻关项目和国防科工委的研究项目。研制出环氧和氰酸酯基结构胶粘剂和树脂基体10余种,批量用于多型号、多系列卫星、运载火箭、导弹和多型号飞机结构胶接。在核心期刊和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8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报告摘要】氰酸酯树脂由于分子中的-OCN官能团固化后形成三嗪环结构,在介电性能、吸湿性等方面优于传统环氧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成型工艺性接近环氧树脂,所以氰酸酯树脂和胶粘剂在雷达天线罩、透波材料、高频印刷电路板等航空、航天和电器电子领域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基体和胶粘剂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报告简要介绍了氰酸酯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特点、主要的改性方法和发展状态。报告研究讨论了非对称结构的邻甲基对苯二甲撑型双酚氰酸酯、二乙烯基苯型双酚氰酸酯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对其固化行为、热性能、介电性能和吸湿性进行了研究,对其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制备的碳纤维增强氰酸酯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一、会议介绍
大会主题:聚焦前沿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
协办单位:全国粘合剂信息站、《中国胶粘剂》编辑部
支持单位:3M中国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二、特邀演讲报告
1、3M行业创新源动力与应用市场发展——熊海锟 大中华区研发运营总经理
熊海锟,曾任3M中国研发中心中央研发实验室技术经理、3M中国研发中心工业及运输事业群技术总经理。后担任3M台湾子公司技术长、3M大中华区工业事业群技术总经理。现任3M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研发运营总经理。
2、基于胶粘剂科学瓶颈开发的基础高分子聚合物及机理——张军营 教授
张军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胶接材料与原位固化研究室主任,承担并完成几十项科工委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军工863预研项目、北京市项目、中石化项目及多项国内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成果被广泛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武器等研制与生产、建筑补强、电子灌封、交通轨道粘接、复合材料等领域。
3、新型UV固化光学胶的性能和应用——王跃川 教授
王跃川,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感光学会辐射固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及技术委员会主任。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获高分子化学博士,1990-1992年在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1992-1995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微结构与分子复合材料中心”高级研究助理,1995年2月回国到四川大学任教授,2001-2005年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4、高性能大分子量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白永平 教授
白永平,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与加工工艺、特种胶粘剂及密封材料。相继开发成功多种功能BOPET膜材料、含氟耐极端环境用特种胶粘剂(获得批量应用)、XXX(核用)虫胶替代(国防科工局,批量应用)、光学丙烯酸酯压敏胶等二十多个新品种。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80多件,落地转化40余件;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80多篇,承担国家、省部、市、军品配套、企业各类研究项目多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行业及学术会议并报告涉略方向的科研进展,与他人一起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培养的博士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2项,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家,2022年总产值已达3亿元以上。
三、演讲专题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1、“卡脖子”封装胶粘剂用电子级环氧树脂制备及解决方案
——程珏 教授(北京化工大学)
2、贻贝仿生粘结剂的分子设计及应用
——黄继军 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3、高强、可拆卸、自修复动态聚氨酯胶粘剂
——游正伟 教授(东华大学)
4、长开放期EPI木材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黄鹤 教授(苏州大学)
5、新型无溶剂防弹环氧胶粘剂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虞鑫海 教授(东华大学)
6、快速固化耐温型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改性密封胶的性能研究
——朱新宝 教授(南京林业大学)
7、UV-阳离子杂化体系及其在喷墨阻焊中的应用研究
——刘晓暄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8、二甲基对苯二甲基型氰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吴健伟 研究员(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9、石蜡强韧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实验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廉青松 教授(中北大学)
10、增塑剂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研究
——石一峰 博士(上海宏顶房科技有限公司)
11、深海水密连接器密封技术的发展现状
——苟浩澜 博士(浙江大学)
12、无小分子乳化剂析出的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与性能研究
——尹昊宇 博士/贺金梅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13、功能性灌封胶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颜启明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闽都创新实验室)
14、环氧树脂胶粘剂化学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聂振宇 硕士(清华大学)
15、在宽温度范围内具备低模量压敏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乔立根 光电材料事业部总经理/博士后(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16、胶粘剂在卫星有效载荷中的应用研究
——张乐 高级工程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四、会议时间和地点
报到注册:2024年1月17日(星期三)09:00-22:00。
会议地址:常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竹林北路256号,酒店电话:0519-68098888。会议不安排接送站/飞机。
会议时间:2024年1月18-19日(共2天)。
展示会及墙报展示时间:2024年1月18-19日(共2天)。
五、会议费用
1、住宿费:自理,高级大床房或双床房480元/天(含早餐)。
2、会务注册费:
会议费3000元/人,费用包括会议活动、会议资料、餐费等,住宿费、交通费自理。3人及以上参会,可免一人会议费,并可获得一个免费展台,用于产品展示或人才招聘。
《中国胶粘剂》编委会委员免费;高校师生享受优惠价,教师1000元/人,学生500元/人(住宿费、交通费自理)。
3、学术会议的同期(1月18-19日),将举办粘接研究与技术成果展示会及小型招聘会。展示会费用:2000元/展位,面积约6平方米(仅设置一桌二椅,无展板)。
4、墙报发布:免费,自行喷绘,主办单位提供场地和尺寸。
5、大会论文集宣传广告:2000元/页。
6、欢迎各企业和高校提供赞助,会议将热情为赞助企业提供多项宣传服务(具体内容欢迎与主办单位联系、协商)。
六、参会代表可通过邮件、传真、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方式提前报名,会议将确保提前报名代表的住宿要求和安排。参会代表也可在会议报到当天现场报名,会议不能保证现场报名人员的住宿要求。
提前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1月5日。
七、有关大会的会议内容、活动安排,请关注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网站(www.catia-china.com)和微信公众号。
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
2023年12月12日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