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期刊专利论文

基于专利信息的水性聚氨酯全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互联网2024年02月01日

阅读次数:

王亚鑫 1,2,狄志刚 1,史立平 1,谭伟民 1,饶兴兴 1,2,汪辉辉 1(1.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16;2. 中海油常州环保涂料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12)

 

 

来源:热固性树脂

2023 年 9 月第 38 卷第 5 期

摘要
 

通过检索水性聚氨酯行业的专利信息,分析了该领域全球发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地域布局、专利技术来源、全球主要核心申请人、主要技术构成等,并对该领域的经典专利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性聚氨酯发明专利申请量早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领先。但相对于德国、美国,我国专利整体价值不高,体现在应用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而合成制备领域的布局较少,同时国内企业对海外专利的布局也较少。因此建议国内申请人应注重主要技术专利在国内外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应强化水性聚氨酯基础研究层面的专利 申请。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专利价值;专利布局;专利分析
引言
树脂自 20 纪 30 重要子材被广泛应用于领域水性的研1943 德国 化学 Schlack 将二酯与化剂之后加 水合成[1]1953 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人甲苯剂,将,加剂,最后化剂合成了定分子质量的水 性树脂的因此低 VOC 的水性得以应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德国、美国等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溶剂型聚氨酯对环境的危害,逐渐将 研发方向转向水性聚氨酯领域,并开始有部分工业化产品推出,如 1972 年水性聚氨酯作为溶剂型聚氨酯的替代产品,由拜耳公司首次应用于皮革领 域。在皮革领域逐步大规模应用之后,欧美国家考 虑到水性聚氨酯以水为稀释剂,不含或只含少量有 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小,开始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如涂料、粘接及玻璃纤维浸润等。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涉足水性聚氨酯研究,到20 世纪 90 年代,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安徽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水性聚氨酯领域均有相关产品推出,进入 21 世纪后水性聚氨酯凭借其绿色环保、粘接强度高、成膜性能好、柔韧性可调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很多企业如河北晨阳、万华化学等都已开展水性聚氨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产品已广泛应 用于涂料、汽车内饰及运动地坪等领域[2~4]。
 
2020 年 2 月德国巴斯夫公司发布消息要在西班牙继续增加其水性聚氨酯树脂的产能,目前巴斯夫的水性聚氨酯应用领域已经涵盖工业涂料、木器及粘接剂等领域,这一扩充产能信号表明其研发重心从溶剂型聚氨酯体系向水性体系转化。2021 年 6月在中国合成革峰会上,万华化学宣布设立水性聚氨酯合成革应用研究中心,旨在提高水性聚氨酯在合成革领域的研发速度,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2022 年 7 月德国科思创公司(原拜耳公司)在其上 海基地举行了两个工厂的动工仪式,这些工厂均被用来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弹性体,这些环保型树脂将被科思创应用在汽车、鞋类、建筑等领域, 以满足其原材料需求。到 2021 年为止,我国水性聚氨酯总产能为 51.18 万 t,排名从高到低的企业分别为万华(6.42 万 t)、水性科天(5 万 t)、华峰(5万 t)、科思创(3.5 万 t)及思盛(3.4 万 t)。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专利已经成为当前各 行业捕捉最新技术进展的主要信息来源。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科学技术发明约有 90%~ 95%会在专利中体现,而只有 5%~10%会在科技文献中体现。因此,通过已有专利研究行业技术的发 展和未来趋势可使企业研发少走弯路,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2020 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公告》指出,我国在 2020 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 为 121 289 亿 元 , 占 当 年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的11.97%,较 2019 年增加了 0.35%。其中新材料制造业排在七个分类中的第 4 位,增加值为 14 064亿元,占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1.6%[5]。
 
聚氨酯是全球六大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也是国家新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水性聚氨酯凭借其低 VOC 含量和优异性能近十年来已成为聚氨酯行业的研究热点。因而该领域的技术内容必然会在专利层面涉及,分析专利信息并进行系统性研究,无论是对聚氨酯生产商还是对政府决策部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6]。例如 2021 年 3月科思创公 司就依据其 2001 年申请的专利“改性聚异氰酸酯”(专利申请号:CN01809642.5) 向法院提起诉讼,认定武汉仕全兴公司的相关固化剂产品侵犯其专利权,并要求相关赔偿,由此可见聚氨酯企业在研发中进行专利布局的必要性。本文从水性聚氨酯领域专利地域布局、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来源及技 术构成等方面入手进行专利信息分析,并对相关趋 势或表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给出相应建议。
1 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检索数据库进行专利检索。该数据库深度整合 了从 1790 年至今的全球 116 个国家地区的 1.5 亿多件专利数据及 1.4 亿多条文献数据。不但专利文献全面详实,而且数据准确性高,可为专利数据分 析提供重要保障。

 

检索式:TAC_ALL:(“水性”OR“水基”OR“乳液”OR“水稀释”OR“水溶性”OR“水分散性”OR“水溶”OR“分散体”)AND TAC_ALL:(“聚氨酯”OR“聚氨酯材料”OR“聚氨酯树脂”OR“聚氨基甲酸酯”)AND APD:[19430101 TO 20211231] AND IPC:(C08 OR C09 OR C07)。

 

其中,国际专利分类号 C07 代表:有机化学。C08 代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C09 代表: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粘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 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2 专利数据分析

 

2.1 专利地域布局

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分析水性聚氨酯专利地域布局情况,对于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水性聚氨酯技术发展趋势至关重要,另外,对于今后企业或国家在该领域的产品竞争和资金投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图 1 和图 2 分别为水性聚氨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布局趋势和现阶段专利数量。

 

从图 1 可以看出,现阶段在水性聚氨酯领域,中国、美国及日本的专利申请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这三个国家已是该领域研发工作的引军者。另外,由图 1 可明显看出,自 21 世纪初开始我国水性聚氨酯的专利申请量逐渐增多,呈现出指数级的增 长,原因可能为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

 

 

 

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水性聚氨酯作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被研发人员所重视,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2012 年我国水性聚氨酯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 领先。2018 年我国已经占据全球水性聚氨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 60%以上,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我国已成为水性聚氨酯领域研发大国。

 

结合图 2 可知,随着我国水性聚氨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的大幅增加,现阶段水性聚氨酯领域的总体专利数量也已位列第一,占总量的 25%,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从我国不同省份的水性聚氨酯专利数量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专利数量明显占优,这可能与改革开放以来这两块区域经济发达,新技术新产品更新速度发展较快有关。例如安徽省,早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安徽大学王武生为主导的科研团队已经开始水性聚氨酯研发工作,成为我国水性聚氨酯研发领域的先驱者。2002年以安徽大学参股成立的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可年产 1 万 t 水 性聚氨酯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成立于 2016 年的合肥科天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皮 革其上游原材料水性聚氨酯树脂的研发与生产,2022 年该公司获得工信部颁发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2.2 专利申请趋势

在专利分析过程中,研究专利申请趋势是一项主要工作,因为一个领域是否值得涉足,该领域近年来的专利申请量是有效的判定方法。但需要补充的是发明专利一般是在 3~18 个月公开。图 3 中部分水性聚氨酯领域的专利可能在 2021 年申请,但由于未能在 2021 年度公开,导致在 2021 年专利统计出现误差,因此 2021 年的专利申请量从趋势上看有所下降。水性聚氨酯技术起源于 1943 年,从图 3 可知,

 

在 1990 年以前关于水性聚氨酯的专利增速较缓,1990 年后开始增速变快,结合前文水性聚氨酯的发展历史可知,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水性聚氨酯才开始逐步在欧美国家工业化应用,其专利申请趋 势基本与水性聚氨酯的技术发展趋势吻合。同时也可以发现 2009 年后水性聚氨酯全球专利的增速再次提高,也可能与 2008 年金融危机退潮后,企业在水性聚氨酯领域的产能提高,部分产品集中扩产有关。

 

但可以直观看出水性聚氨酯全球专利申请量在2019 年来首次下降,从 2018 年的 4 752 件降低至3 925 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20 年 12 月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指出 2019 年相对 2020 年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量下降了 3%。该报告解释这主要 是由于我国专利申请量减少,如果不包括我国的数据,则全球 2019 年的专利申请数将增长 2.3%。报告显示,我国在 2019 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为 140 万件,相较于 2018 年整整下降了 10.8%,是近 24 年来的首次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知识产权局进行了整体监管转型,以优化申请结构、提高专利申请质量[7]。

 

2.3 专利技术来源

表 1 列出了不同国家水性聚氨酯专利的布局情 况,一般来说,从专利布局可看出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被关注程度,从专利技术来源则可看出不同国家的技术实力和水平。

 

从表 1 可以看出,来源于中国、美国及日本的专利技术较多,表明这 3 个国家的水性聚氨酯研究较多。从专利布局来看,美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在我国专利布局最多,达到 1 574 件。我国在本国布局的专利最多,达到 2 万多件,远超其他国家在本土的专利布局,但从表 1 中也明显看出,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专利布局较少,这不利于我国水性聚氨酯技术的保护,使国产的水 性聚氨酯产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

 

2.4 核心申请人

2.4.1 申请排名

表 2 为全球范围内水性聚氨酯核心申请人的排名,从中可以看出该领域技术水平较高的公司排名。通过表 2 可知,全球范围内核心申请人中有 4家德国企业(巴斯夫欧洲公司、拜耳公司、赫彻斯特股份公司、汉高股份有限公司)、3 家日本企业(DIC 株式会社、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三井化 学株式会社)、 2 家美国企业 (纳幕尔杜邦公司、3M 创新有限公司)、1 家国内企业(河北晨阳)。可以看出德国入选专利申请量前十的企业数量最多,值得一提的是拜耳公司,作为 20 世纪 30 年代聚氨酯技术的发明者,在水性聚氨酯领域依然有着较多的技术积累[8]。我国进入专利申请前十的企业只有一家,说明虽然我国拥有的水性聚氨酯专利数量已达到首位,但专利技术较为分散,分布在不同企业中,水性聚氨酯领域技术型大企业较少。

 

 

2.4.2 专利布局

表 3 为水性聚氨酯核心申请人专利布局情况,从中可以分析得到不同申请人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专利布局的倾向。

 

从表 3 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外申请人专利布局都比较均衡,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进行专利布局。但唯一入选专利申请前 10 的中国申请人并未在其他国家进行专利布局,从中也可看出,我国企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国内专利的布局,不太注重国际专利的申请,这将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全球领域水性聚氨酯的市场竞争,缺少国际话语权。因此,引导国内水性聚氨酯企业加强专利海外专利布局,是行业或政府等相关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2.4.3 技术构成

表 4 列出的是全球水性聚氨酯领域核心申请人的专利技术构成情况,一般来说,从专利技术构成可以清晰且直观地看出不同申请人的专利保护的侧重点及专利布局的技术组成,对于研究不同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

 

 

不同技术领域有着不同的 IPC 分类号,通过对全球核心申请人的水性聚氨酯专利 IPC 分类进行汇总,从表 4 可以明显看出,水性聚氨酯技术领域大多侧重在 C08G18(异氰酸酯类或异硫氰酸酯类的聚合产物)、C09D175(基于聚脲或聚氨酯的涂料组合物)、C08L75(聚脲或聚氨酯的组合物)、C09D5(以其物理性质或所产生的效果为特征的涂料组合物)、C09D7(C09D5 中不包括的涂料成分特征)及 C08J3(高分子物质的处理或配料的工艺过程)。德国、日本及美国的水性聚氨酯企业在上述各个 IPC 分类中均有专利布局,技术构成比较完整,表明其在水性聚氨酯多个领域均有涉足。再次对比入选的国内企业,结果发现该企业在 10 个IPC 分类中,只涉足了 4 个,基本在 C09D175、C09D5、C09D7 这三个领域,只有少量专利涉及C08G18,在 C08L75、C08J3 等领域基本没有涉足,这些都是该公司后期需要去加强研究和布局的重 要领域。

 

2.4.4 典型专利分析

表 5 中列出了水性聚氨酯领域的典型专利。

 

基于专利信息的水性聚氨酯全球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CN201611136844.4 公开了一种能提升眼镜框舒适度的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溶剂与水 性聚氨酯树脂混合,再将水性环氧树脂、橡胶树脂、氟碳乳液等材料与溶剂混合加热溶解,将两部分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得环保涂料。将其应用在镜框领域能够显著提高材料服役时间和使用舒适度。

 

CN201610494902.4 在 2022 年获得第九届安徽省专利银奖,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革面料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羟基组分选用的是 聚硅氧烷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通过有机硅的引入,使得应用该树脂的皮革面料耐水、耐磨等性能大大加强,同时面料软而不粘。

 

CN201310416013.2 公开了一种氨基磺酸改性 的多异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采用两步法的新工艺,使难以反应的氨基磺酸单体能够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制备出的多异氰酸酯固化剂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同时由于磺酸基团含量低,所制备的涂层耐水、耐化学介质性能得到提高。


US12/741887/CN200880114935.5 公开了一种基 于聚氨酯-聚氨酯脲水性分散体的水性分散体粘合 剂的制备方法,该分散体适合做粘合剂原料,通过蒸发水或以其他方式除去水获得的热活化性膜,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较好的初始高温稳定性及耐热性。

 

研究发现,水性聚氨酯领域的专利大致可分为 树脂制备方法和树脂应用方法两大类[9]。从上述典型专利可以看出,价值高的专利往往涉及水性聚氨酯树脂制备方法,即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出性 能优异的水性聚氨酯产品。涉及树脂应用方法的专利价值往往较低。这可能与专利的保护范围有关,涉及合成的专利保护的内容较多,同时创新性较强,有较好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国外公司往往在合成领域布局较多,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在技术范围内增加合成类水性聚氨酯的专利有利于获得高专利价值。

 

结语

 

2021 年我国水性聚氨酯领域专利数量已占全球该领域总专利数量的 25%,远超其他国家。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水性聚氨酯的研发和应用较为领先。从海外专利布局来看,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视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布局,而我国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的专利布局很少,只注重本土市场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应主动对自身的主要技术进行海外布局,筑牢中国水性聚氨酯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专利根基。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或改性是国外大公司进行布局的热点,而我国企业往往在树脂应用领域进行较多专利布局,可以推断目前我国仍有多数企业使用进口树脂搭配其他原材料进行生产制造,但这种产业模式缺少产品的议价权,原材料的使用受制于人,因此,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注重树脂制备基础领域的技术开发,将有助于获得高价值专利。
 
目前我国水性聚氨酯的研发企业较多,技术较为分散,这可能需要国家或行业组织引导相关企业或高校形成技术联合体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做大做强,才能与国外水性聚氨酯巨头展开竞争。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安徽大学与安徽安大华泰新材料有限 公司合作模式,通过学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再搭配企业的工业化技术和市场推广能力,快速实现水性聚氨酯技术的成果转换。
 
专利信息已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的信息情报来源,准确可靠的专利信息已成为成功决策的关键[10]。建立高效的水性聚氨酯领域的专利搜集和分析系统,有利于引领企业对薄弱领域进行有效的技术投入,并为政府招商引资或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推动 水性聚氨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阅《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 END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