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417857029

期刊专利论文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2024年02月02日

阅读次数:

马定连1,4,金一丰2,4,宿颜彬1,4,王敏1,4,许凯3,4(1.浙江皇马尚宜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2.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363;3.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4.绍兴市特种表面活性剂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 绍兴312000)

 
来源: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23 年  11 月第 31 卷 第 11 期
摘要

 

以丁醇、甘油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再以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在 DMC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然后由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成 MS胶,并测试其性能。考察了合成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催化剂种类、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中间体种类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属钠为合成低分子量丁醇聚氧丙烯醚的最佳催化 剂。合成分子量达21709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催化剂 DMC用量为40×10-6、反应温度为130℃、混合物中间体中分子量为300的甘油聚氧丙烯醚与分子量为900的丁醇聚氧丙烯醚的质量比为7∶3。用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 MS胶弹性模量达0.28MPa,断裂伸长率达592%,弹性恢复率达83.5%。

 
关键词
甘油;环氧丙烷;低模量 MS胶
 前言
装配式建筑是将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 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尤其是预制混凝土 Pc构件,在工厂生产、在现场组装,具有建造效率高、能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以及设备周转率高等诸多优点[1~3]。自2016年住建 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装配式建筑以来,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关政策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保驾护航[4]。装配式建筑因其拼接方式导致外墙有更多的横纵接缝,需要使用密封胶防水。随着建筑工业化 的发展,建筑密封胶用量也将快速增加,对其性能 要求也将逐渐提高。相比于硅胶对石材建筑物的污 染、PU 胶的耐候性差等缺陷,MS密封胶的主链因存在聚醚结构单元和端硅烷结构使得其固化后具有弹性好、粘接力强、耐候性佳、可涂漆和绿色环保等优点[1,5],被成功应用于建筑工业化外墙防水 及内墙接缝密封。
 
对于建筑用密封胶已经有较多报道,潘金炎等[6]尝试从材料方面对密封胶进行优化,韩建军 等[7]研究了密封胶的抗老化性能,胡棚等[8]探讨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耐候性能。通过聚醚原料改进研究对密封胶性能影响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原料聚氧丙烯醚进行改进,合成能够改进密封胶低模量性能的聚氧丙烯醚20000。
1 实验部分
 
1.1 反应原理
以带有活泼羟值醇类物质为起始剂,在催化剂 作用下与环氧丙烷 (PO)加成聚合反应制得聚氧 丙烯醚,反应方程式为: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甘油 (含量 ≥99.5%),德 源 高 科 有 限 公 司;正丁醇 (含量≥99.5%),安庆市曙光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丙二醇 (含量≥99.5%),中海壳牌;环 氧丙烷 (PO,含量≥99.9%),宁波镇海炼化;金 属钠 (含量≥99.5%),银川民泰精细化工有限公 司;甲醇钠 (含量≥99.0%),浙江先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MC催化剂 (工业级),天津美达石化有限公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工业级),杭州久锡化工有限公司;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工业级),南京能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 (工业级)和光稳定剂 B75(工业级),巴斯夫;活性碳酸钙 (工业级),上海亮江钛白化工制品有限公司;聚酰胺蜡 (工业级),杜邦;白炭黑 (工业级),山东合展化工有限公司;N - (2-氨 乙 基)-3-氨 丙 基 三 甲 氧 基 硅 烷 (分 析纯)、氢氧化钾 (分析纯)、氢氧化钠以及乙烯基三甲氧 基 硅 烷 (分 析 纯),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公司。
 
2.5L高压缩合 搅 拌 反 应 釜,自 制;SHZ-CA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真空油泵,临海市谭氏真空设备有限公司;双行星混合搅拌机,无锡旭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万能材料试验机 (THM-8201S型),苏州拓博机械设备有 限 公 司;Agilent 1200 系 列 凝 胶 渗 透 色 谱仪,安捷伦公司。
 
1.3 聚氧丙烯醚20000的制备
以两步法制备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首先以单元醇或多元醇为起始原料,在 KOH 等碱性催化剂 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粗品,再以磷酸中和、吸附剂吸附过滤去除 K、Na等金属离子制得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成品。接着以制得的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原料,在 DMC催化 剂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聚氧丙烯醚20000。
 
1.4 硅烷改性树脂的制备
将1000g聚氧丙烯醚20000投入反应釜中进行减压脱水,减压脱水的温度为110~120℃;降温至60~80℃,加入0.3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滴加67g 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并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4h,出料,得到硅烷改性树脂。
 
1.5 MS胶的制备
将250g硅 烷 改 性 树 脂、200g 增 塑 剂 环 己 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酯、20g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光稳定剂 B75在氮气条件下加入到双行星动力搅拌器中,在真空条件下低速 (10~15Hz)搅拌10min;在氮气条件加入400g活性碳酸钙、39g聚酰胺蜡和 1g 白 炭 黑,先 低 速 (10~15Hz)搅 拌10min,然后升温至50~60℃并在此温度下抽真空高速 (40~45Hz)搅拌1.5h,降温至40℃以下抽真空低速 (10~15Hz)继续搅拌 10min;在氮气条件下加入10g N - (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 烷 并 抽 真 空,然 后 中 速 (20~30Hz) 搅 拌10min;在氮气条件下加入 3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并抽真 空,然 后 低 速 (10~15Hz) 搅 拌 20min,罐装,恒温冷却即可制得 MS胶。
 
1.6 产品测试
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进行测定。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恢复率等力学 性能按照标准 GB/T 13477—2002的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以不同原料对催化剂种类、用量对产品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

以甘油、丙二 醇 以 及 正 丁 醇 为 起 始 剂,采 用KOH、金属钠和甲醇钠为催化剂 (催化剂用量分别为起始剂和环氧丙烷物料质量之和的3‰),加入环氧丙 烷,在 反 应 温 度 为 113~117℃ 条 件 下,可制得分子量 (Mp)分别为300或900的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 (加环氧丙烷聚合反应前,采用丙二醇和甘油为起始剂的,加入催化剂后需在110℃、真空≥-0.098MPa下脱水1h;丁醇为起始剂不用脱水)。检测分子量及其分布。

 

2.1.1 KOH 催化

以 KOH 催化合成分子量为300或900的甘油 聚氧丙烯醚、丁醇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 的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2.1.2 金属钠催化
以金属钠催化合成分子量300或900的甘油聚氧丙烯醚、丁醇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的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2.1.3 甲醇钠催化

以甲醇钠催化合成分子量为300或900的甘油 聚氧丙烯醚、丁醇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 的结果见表3。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由表1、表2和表3可知,以甘油和丙二醇为起始剂的聚氧丙烯醚300和聚氧丙烯醚900,采用KOH、金属钠和甲醇钠为催化剂,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数都很接近,原因是因为丙二醇和甘油沸点高,可以在温度 110℃ 及真空度 ≥ -0.098MPa下,真空脱除催化剂与起始剂反应生成的水或甲 醇,避免了生成的水或甲醇与环氧丙烷反应消耗一定的环氧丙烷,因而不会影响产品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以丁醇为起始剂,KOH、金属钠及甲醇钠这3种催化剂合成的丁醇聚氧丙烯醚300和丁醇 聚氧丙烯醚900,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差异较大。其中 KOH 催化的分子量最小,分子量分布最宽,其次是甲醇钠,金属钠催化的分子量最高,分子量分布系数最 小。原 因 是 因 为 丁 醇 沸 点 (117.6℃)低,不能在100℃以上真空脱水 (如此条件下脱水会带走原料丁醇),催化剂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水或甲醇残留在体系里,会与环氧丙烷反应,消耗部分环氧丙烷,使得整体分子量变小,分子量分布变宽,且 KOH 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水与环氧丙烷反应有2个活泼羟基,比甲醇钠与丁醇反应生成1个羟基的甲醇影响更大,所以 KOH 催化分子量最小,分子量分布最宽。而金属钠与丁醇反应生成的是氢气,氢气不与环氧丙烷反应消耗环氧丙烷,所以金 属钠催化的分子量最高,分子量分布最窄。

 

2.2 聚氧丙烯醚20000的合成研究

以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采用双金属络合物 DMC为催化剂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对 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2.2.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以甘油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DMC 为催 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30℃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 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4。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由表4 可知,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速率加 快,反 应 时 间 缩 短, 分 子 量 分 布 变 窄, 分 子 量(Mn)提高。当催化剂用量增加至40×10-6时,再增加催化剂用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催化剂用量低于40×10-6时,整体催化反应活性低,反应时间长,分子量分布宽;用量达到40×10-6时,整体活性已经足够高,分子量接近于理论值,分子量分布系数低至1.04;再增加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活性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影响不明显。

 

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以 DMC为催化剂,用量为40×10-6,其他反 应条件不变,考察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5。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由表5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分子量上升,分子量分布系数减小,分布变窄。这是由于随 着反应进行,分子量提高,反应体系物料黏度增 大,反应温度较低时,物料传质不充分,造成反应不均匀,分子量分布宽;而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体 系黏度变小,反应物料传质效果好,反应均匀,分 子量分 布 变 窄, 分 子 量 提 高;当 反 应 温 度 超 过130℃后,物料体系黏度已经低至不影响物料传质,合成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

 

2.2.3 不同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中间体的影响

以不同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以设计理论分子量20000加入环氧丙烷反应,催化剂用量为40×10-6,反应温度为130℃,考察不同中间体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6。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由表6可知,以丙二醇聚氧丙烯醚900、甘油 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分子量 (Mp)接近,而以甘油聚氧丙烯醚 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或者丙二醇聚氧丙烯 醚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为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分子量 (Mp)都随着丁醇 聚氧丙烯醚900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以丙 二醇聚氧丙烯醚900中间体的组分都是双羟基,以甘油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的组分都是三羟基,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都是同倍数,所以分子量接近;而甘油聚氧丙烯醚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为中间体,甘油聚氧丙烯醚300分子链上的羟基数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分子量上的3倍,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的3倍;丙二醇聚氧丙烯醚300分子链上的羟基数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分子链上羟基数的2倍,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只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的2倍,所以主 要组分甘油聚氧丙烯醚或丙二醇聚氧丙烯醚分子量都高于丁醇聚氧丙烯醚,分子量 (Mp)高于理论分子量20000。

 

2.2.4 聚氧丙烯醚20000的应用测试

采用2.2.3表 6 中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按1.4方法制备硅烷改性树脂,再按1.5方法制备 MS胶,评价不同中间体合成聚氧丙烯醚应 用于 MS胶对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7。

 

低模量 MS胶用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由表7可知,由甘油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4# 胶比由丙二醇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1# 胶模量高,断裂伸长率低,弹性恢复率高,同样加入相同比例的丁醇聚氧丙烯醚做中间体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再制备的 5# 和 6 胶# 比 2# 和 3# 胶 的 模 量 高,断裂伸长率低,弹性恢复率高。原因是因为相同分子量的甘油聚氧丙烯醚比丙二醇聚氧丙烯醚羟基含量高1/3,多出一条枝链,直线链段短,合成胶后交联密度高,所以模量比丙二醇聚氧丙烯醚合 成的胶高,断裂伸长率短,弹性恢复率高。丁醇聚氧丙烯醚的加入能够降低胶的模量和提升断裂伸长率,但弹性恢复率下降。原因是因为丁醇聚氧丙烯 醚只有一端含有1个羟基,制备成胶,可降低胶的交联密度,进而降低胶的模量,提高断裂伸长率,弹性恢复率下降。低模量胶注重低模量及相对高的 弹性恢复率,采用掺入30%的丁醇聚氧丙烯醚至甘油聚氧丙烯醚300中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再制备的7# 胶具有较低的模量0.28MPa,且具有不错的弹性恢复率83.5%,是综合性能较优的胶。丁 醇聚氧丙烯醚再增加,制备的胶模量下降不明显,但弹性恢复率下降较快。

            

3 结论
 
(1)采用金属钠、甲醇钠催化比采用 KOH 合 成丁醇聚氧丙烯醚的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系数窄,金属钠、甲醇钠适合催化合成丁醇聚氧丙烯 醚;采用金属钠、甲醇钠催化与采用 KOH 合成甘油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差异不大。
 
(2)以低分子量丁醇聚氧丙烯醚与甘油聚氧丙烯醚混合物或低分子量丁醇聚氧丙烯醚与丙二醇聚氧丙烯醚混合物做中间体合成高分子量聚氧丙烯醚 用于制备 MS,能够降低胶的弹性模量,提高断裂伸长率。以丁醇聚氧丙烯醚900与甘油聚氧丙烯醚300按质量比3∶7合成的聚氧丙烯醚制备的 MS胶, 弹 性 模 量 低 至 0.28MPa, 断 裂 伸 长 率 达592%,弹性恢复率达83.5%。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23 年  11 月第 31 卷 第 11 期 END

  • 标签: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

客服

客服
电话

1

手机:18114925746

客服
邮箱

565052751@qq.com

若您需要帮助,您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发送邮箱

扫二
维码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