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定连1,4,金一丰2,4,宿颜彬1,4,王敏1,4,许凯3,4(1.浙江皇马尚宜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2.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363;3.浙江绿科安化学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312000;4.绍兴市特种表面活性剂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 绍兴312000)
以丁醇、甘油为起始剂,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再以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在 DMC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然后由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成 MS胶,并测试其性能。考察了合成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催化剂种类、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中间体种类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属钠为合成低分子量丁醇聚氧丙烯醚的最佳催化 剂。合成分子量达21709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催化剂 DMC用量为40×10-6、反应温度为130℃、混合物中间体中分子量为300的甘油聚氧丙烯醚与分子量为900的丁醇聚氧丙烯醚的质量比为7∶3。用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 MS胶弹性模量达0.28MPa,断裂伸长率达592%,弹性恢复率达83.5%。
2.1 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的合成研究
以不同原料对催化剂种类、用量对产品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
以甘油、丙二 醇 以 及 正 丁 醇 为 起 始 剂,采 用KOH、金属钠和甲醇钠为催化剂 (催化剂用量分别为起始剂和环氧丙烷物料质量之和的3‰),加入环氧丙 烷,在 反 应 温 度 为 113~117℃ 条 件 下,可制得分子量 (Mp)分别为300或900的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 (加环氧丙烷聚合反应前,采用丙二醇和甘油为起始剂的,加入催化剂后需在110℃、真空≥-0.098MPa下脱水1h;丁醇为起始剂不用脱水)。检测分子量及其分布。
2.1.1 KOH 催化
以 KOH 催化合成分子量为300或900的甘油 聚氧丙烯醚、丁醇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 的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
2.1.3 甲醇钠催化
以甲醇钠催化合成分子量为300或900的甘油 聚氧丙烯醚、丁醇聚氧丙烯醚和丙二醇聚氧丙烯醚 的结果见表3。
2.2 聚氧丙烯醚20000的合成研究
以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采用双金属络合物 DMC为催化剂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对 影响产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2.2.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以甘油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DMC 为催 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30℃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 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知,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速率加 快,反 应 时 间 缩 短, 分 子 量 分 布 变 窄, 分 子 量(Mn)提高。当催化剂用量增加至40×10-6时,再增加催化剂用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催化剂用量低于40×10-6时,整体催化反应活性低,反应时间长,分子量分布宽;用量达到40×10-6时,整体活性已经足够高,分子量接近于理论值,分子量分布系数低至1.04;再增加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活性及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影响不明显。
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以 DMC为催化剂,用量为40×10-6,其他反 应条件不变,考察反应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分子量上升,分子量分布系数减小,分布变窄。这是由于随 着反应进行,分子量提高,反应体系物料黏度增 大,反应温度较低时,物料传质不充分,造成反应不均匀,分子量分布宽;而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体 系黏度变小,反应物料传质效果好,反应均匀,分 子量分 布 变 窄, 分 子 量 提 高;当 反 应 温 度 超 过130℃后,物料体系黏度已经低至不影响物料传质,合成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
2.2.3 不同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中间体的影响
以不同低分子量聚氧丙烯醚为中间体,以设计理论分子量20000加入环氧丙烷反应,催化剂用量为40×10-6,反应温度为130℃,考察不同中间体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以丙二醇聚氧丙烯醚900、甘油 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分子量 (Mp)接近,而以甘油聚氧丙烯醚 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或者丙二醇聚氧丙烯 醚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为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的分子量 (Mp)都随着丁醇 聚氧丙烯醚900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以丙 二醇聚氧丙烯醚900中间体的组分都是双羟基,以甘油聚氧丙烯醚900为中间体的组分都是三羟基,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都是同倍数,所以分子量接近;而甘油聚氧丙烯醚300与丁醇聚氧丙烯醚900混合物为中间体,甘油聚氧丙烯醚300分子链上的羟基数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分子量上的3倍,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的3倍;丙二醇聚氧丙烯醚300分子链上的羟基数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分子链上羟基数的2倍,加成环氧丙烷链增长只是丁醇聚氧丙烯醚900的2倍,所以主 要组分甘油聚氧丙烯醚或丙二醇聚氧丙烯醚分子量都高于丁醇聚氧丙烯醚,分子量 (Mp)高于理论分子量20000。
2.2.4 聚氧丙烯醚20000的应用测试
采用2.2.3表 6 中中间体合成的聚氧丙烯醚20000按1.4方法制备硅烷改性树脂,再按1.5方法制备 MS胶,评价不同中间体合成聚氧丙烯醚应 用于 MS胶对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由甘油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4# 胶比由丙二醇聚氧丙烯醚20000制备的1# 胶模量高,断裂伸长率低,弹性恢复率高,同样加入相同比例的丁醇聚氧丙烯醚做中间体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再制备的 5# 和 6 胶# 比 2# 和 3# 胶 的 模 量 高,断裂伸长率低,弹性恢复率高。原因是因为相同分子量的甘油聚氧丙烯醚比丙二醇聚氧丙烯醚羟基含量高1/3,多出一条枝链,直线链段短,合成胶后交联密度高,所以模量比丙二醇聚氧丙烯醚合 成的胶高,断裂伸长率短,弹性恢复率高。丁醇聚氧丙烯醚的加入能够降低胶的模量和提升断裂伸长率,但弹性恢复率下降。原因是因为丁醇聚氧丙烯 醚只有一端含有1个羟基,制备成胶,可降低胶的交联密度,进而降低胶的模量,提高断裂伸长率,弹性恢复率下降。低模量胶注重低模量及相对高的 弹性恢复率,采用掺入30%的丁醇聚氧丙烯醚至甘油聚氧丙烯醚300中合成聚氧丙烯醚20000再制备的7# 胶具有较低的模量0.28MPa,且具有不错的弹性恢复率83.5%,是综合性能较优的胶。丁 醇聚氧丙烯醚再增加,制备的胶模量下降不明显,但弹性恢复率下降较快。
为方便阅读,本文移除了脚注。如有需要,请参阅《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23 年 11 月第 31 卷 第 11 期 END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建站100